■文汇报记者 许旸
“今日里萧何荐良将,但愿得言听计从重整汉家邦,一同回故乡。”麒派名段《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唱段“我主爷起义在芒砀”回荡在昨天的上海图书馆讲座现场。恰逢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海派京剧表演名家陈少云与艺术评论家谢春彦对话京剧麒派的魅力。讲到兴起,陈少云携3名弟子唱起京剧名段,台下的老戏迷们一起打着拍子合唱,经典流转,其乐融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麒派老生陈少云多年来孜孜坚守国粹文化,牢牢把握“麒艺”之魂,塑造了一系列鲜活角色,被视为当今菊坛具有代表性的麒派艺术继承人。在众多荣誉面前,他没有止步,而是不断思索:如何让麒派人才走出青黄不接的困境,怎样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艺术?
麒派讲究用真情实感去表现人物,力求千人千面,“演谁就是谁”。陈少云谈到麒派的独特风格时说,前辈周信芳大师正是把程式动作化为活的舞台韵律,刻画功力了得。2009年起,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开课,陈少云在整理旧剧、创编新戏的间隙,担任主教老师,不遗余力培养小字辈,倾囊相授。《成败萧何》《狸猫换太子》《四进士》等一系列麒派剧目均诞生了“青春版”。此次讲座,陈少云也大力推介了他的弟子,都是风华正茂的80后,讲座舞台一侧的上海京剧院琴师杨梅、司鼓庄骏都是25岁的年轻人,小字辈扛起大旗,令他颇为欣慰。
谈到流传甚广的戏谚“千金念白四两唱”,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或愤恨、哀伤的情绪,周信芳的念白都为人称道,语气极为自然生动。陈少云请学生现场上台演示,上海京剧院青年麒派演员鲁肃,表演了《四进士》中宋世杰替民女杨素贞辩白的念白,一开始缓缓道来,中间要圆谎时,人物眼神陡然大变,角色形象鲜明;另一位弟子于辉,则表演了《清风亭》中认亲的念白,声音饱含离别之痛,双眸含泪。艺术评论家谢春彦有感而发:“看到这群年轻人,我觉得京剧大有希望。很多京剧选段百听不厌,麒派的生命力犹如伟大矿藏,有待深掘。”
一生演了600多场戏的周信芳勇于创新,以夸张手段、肢体语言塑造人物,艺术感染力强烈,在表演中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吻合剧情及人物在特定处境的思想,显示了他提炼生活、再现生活的深厚功力。光是走台步,也大有文章。“可以说他浑身是戏,这点尤其值得我们琢磨。”
讲座尾声,陈少云的夫人杨小安现身,夫妇同台演出京剧《清风亭》选段,台下观众惊喜万分,堪称本场讲座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