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视剧,《围城》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没有人否认,1990年是中国电视剧史上极重要的年份——当年诞生了两部真·神剧,一是《围城》,被后来的网友称为“文人电视剧的绝唱”;一是《渴望》,演示了何为“收视与口碑胜利会师”。
而电视剧《围城》更是树起了当代文学经典改编的标杆,原著小说作者钱锺书生前曾犹豫过:“拙作实不宜上荧屏”,后来为什么又点头同意了?最近,追随钱先生30余年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栾贵明在新书《小说逸语——钱锺书〈围城〉九段》中首次公布了六段录音资料,揭秘个中故事。
▲难得一见“留中分的陈道明”“有头发的葛优”
当年钱锺书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小说《围城》谈不上太过激烈的情节起伏,也没有勾画时代风貌的企图,读者跟着男主角方鸿渐一路走来的行迹,窥见各色人等的内心动荡。小说以大量旁白、对话和心理描写著称,相当琐碎。如果一板一眼紧跟书中剧情、台词来拍,无疑会损失很多信息量;但如果砍掉了小说中俯拾皆是的“金句”,钱锺书本人也觉得有点可惜。
电视剧《围城》牛在牛在,汇聚了陈道明、英达、吕丽萍、李媛媛、葛优等一大批实力派演员,导演黄蜀芹,艺术监制柯灵,都卯足劲儿要留一部“几十年后再看都不后悔”的精品戏。
1990年,黄蜀芹刚拍完《人鬼情》不久,手头正筹备下一部戏《画魂》,剧本弄了多年,却还停留在拍还是不拍的阶段。就在等待的过程中,上影厂编剧孙雄飞找她拍剧。根据栾贵明在《小说逸语》中的记述和黄蜀芹的回忆,本来钱锺书数番犹疑,多亏了黄家、钱家渊源甚深——黄蜀芹的父亲黄佐临曾看中杨绛写的两个剧本《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后担纲导演把杨绛的戏搬上舞台,并将丰厚稿费及时送上,一解钱杨夫妇“筹米筹钱”的燃眉之急。面对恩人女儿捎来一封请求改编《围城》的信件,也就水到渠成答应了。
也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28年前的电视剧布景简单、设施简陋,但胜在选角贴合,人物出彩,像是从书中走下来,演绎惟妙惟肖。网友安利起这部剧多是好评:
《围城》里最毒辣的一句话是:“你不讨厌,可你这个人全无用处。”这是赵辛楣对留洋归来博士方鸿渐下的评语。
当年剧中留着中分头的陈道明,的确演出了方鸿渐骨子里的青涩清高。此前,黄蜀芹看了他在《末代皇帝》的表演,印象很深。但一开始时,陈道明觉得没法演,差点推辞掉,小说既没故事,又没有所谓明确的命运感;祖籍浙江在天津出生长大的他,不确定能不能演得像个上海人。事后导演回忆,她正是看上了陈道明身上的“酸文人气质”。
几经游说后,陈道明答应了。他的表演技巧“一惊一乍”:总是神情落寞地游离于周边环境,每被旁人问及时,先是吃一惊,才回过神来。这个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也不断强化了人物性格:方鸿渐是尴尬的局外人。
有网友说,每个人都能从《围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像观众点评方鸿渐,“看到这个倒霉角色,被鲍小姐引诱,被苏小姐栽赃,被最爱的唐小姐抛弃,最后又要和个无甚特色的孙小姐将就一生,不禁暗生同情。我想不通钱锺书为什么要在笔下和这么个人过不去,他虽没有什么大功大德,却也没有伤天害理。他只是个活在现实种种无奈之中的一个普通人。钱锺书却用他的笔为方鸿渐划上一道一道若即若离的伤痕。让我看着心中又痒又疼,却无法用什么东西去搔痒或抚平。”
▲陈道明、吕丽萍饰演的陈道明、孙柔嘉
戏里,扮演校长高松年的是当时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也就是英达的父亲。当年英达告诉黄蜀芹,说他爸爸在清华念书的时候,钱锺书是英文老师,父亲就捎话如果有角色需要他一定来出演,以表达敬意。后来真的来了,饰演三闾大学校长一角,把面不善心不慈、世故狡猾的校长表现得入木三分。
托英达带话的,还有葛优的妈妈。当年身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文学编辑,她听说上海要拍《围城》,就托英达转告黄蜀芹,希望儿子葛优能参演。隔了两年,葛优又去演了另一部经典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渐渐家喻户晓。
此外,剧作家沙叶新扮演脸“圆如太极”的曹元朗,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扮演周经理。张口闭口就是“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的教育部官员扮演者为演员李天济,他还是影片《小城之春》的编剧。
▲《围城》剧中年轻的英达
导演黄蜀芹对李媛媛印象很好,觉得她在莎士比亚等舞台剧的戏,装扮后特有魅力,刻画人物角色能力很强;生活中为人朴实,不宣扬自己。黄蜀芹承认,小说里的苏文纨,其实挺难演的,这个角色要有高贵的一面,又要有俗不可耐的一面,而演员里兼有贵族气俗气的更是难觅。黄蜀芹认定她适合演苏小姐,有种特殊的气质。后来观众反应很好,钱锺书也对苏文纨大加赞赏,说媛媛塑造得很成功。
在导演看来,吕丽萍是个很用功的演员,不惹事,很出色。她中戏毕业后,分到了上影,但不太适应上海的生活。因之前有过合作,吕丽萍常常到黄蜀芹家来串门,两人还一块去看戏。
当年16岁的史兰芽则饰演了唐晓芙这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少女。史兰芽有姣好的面容,善睐的眼神,知性的气质,把都市中生活优越的富家小姐刻画得异常生动。第一美人“汪太太”由于慧扮演,演得妩媚辛辣,高贵犀利。
▲《围城》里方鸿渐身边的女人们
据导演透露,盖丽丽的“朱古力”鲍小姐,因天生皮肤白皙,和人物形象有距离,为此,拍戏时每次都浑身上下涂棕色油彩,梳成长波浪发式,光化妆就要几个小时。有一次拍黎明时的戏,盖丽丽化完妆后坐到天亮,整夜不眠,非常敬业。当年在《咱们的牛百岁》中饰演“牛百岁”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演员梁庆刚,扮演只有五分钟戏的侯营长。为了这个角色,“牛爷”(人们对他的爱称)竟剃了个“秃瓢”。这种精神,眼下已经很少见。
▲电视剧《围城》导演黄蜀芹
钱锺书30多岁写小说《围城》,有个很大的野心,就是“想用小说原本技巧,打败小说”。他和夫人杨绛生前惜时如命,也不是不看电视,更不反对电视,只是绝不长时间连续看电视。比如,钱先生喜欢《西游记》,小说、电视剧、动漫都看,“我见他在看电视,恐怕不会有人相信,都是站在电视机前,还经常触屏指点孙大圣什么地方违背了原作者之意。然后,走到电视后面书桌落座,大笔一挥,写出一篇又一篇小文,为《西游记》鸣冤叫屈,匿名寄往上海报刊发表。”栾贵明在书中说。
关于电视剧《围城》,在栾贵明存有的录音资料中,总共记有六次。
【1990年10月28日:莫尼克女士在场】
钱先生:“电视剧还拍得可以。陈道明说他没拍过这么好的戏。”“朱寨看了吗?”
【1990年11月4日:莫尼克女士在场】
杨先生:“电视有几处要改。一是苏小姐在自家称呼不对。二是赵辛楣给‘他们订一房间’是不对的。李慎之发现《飘》的背景不对。”
钱先生:“我本来看都不要看,她和女儿把我按下来看。”
杨先生:“按下来看两眼,又跳起来。”
【1990年12月9日:电视里正在放《围城》的带子】
钱先生:“昨晚的《围城》看了吗?汽车还有点像。”“他们努力,拍得还可以。”
【1990年12月16日】
钱先生:“现在总算演完了。昨天晚上三集。我不看。一看还要仔细翻书,书里埋了很多线索,对话也删得可惜。我的对话比起曹禺来不知要好多少。总体拍得算好了,谢谢他们。”
【1991年2月24日】
钱先生:“引来了《渴望》,把我救了。”
【1991年4月7日】
钱先生:“《围城》又要播了,新加坡也要演《围城》了。我还看《西游记》。”
钱锺书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而人们津津乐道的书中“金句”如今看来仍不失分量。
有暗讽教育时弊的: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教授成为名教授,也有两个阶段:第一是讲义当著作,第二著作当讲义。好比初学的理发匠先把傻子和穷人的头作为练习本领的试验品,所以讲义在课堂上试用没出乱子,就作为著作出版;出版以后,当然是指定教本。
有调侃人间俗世的:
■中国旅馆的壁,又薄又漏,身体虽住在这间房里,耳朵像住在隔壁房里的。
■心里一阵嫉妒,像火上烤的栗子,热极要迸破了壳。
自1946年2月起,长篇小说《围城》在上海《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了六期,吸引了众多读者目光。1947年5月,单行本《围城》在上海晨光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国内外多种版本层出不穷,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就重印多次销量累计达数百万册,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英、法、德、俄、日、西、韩译本,形成一支庞大的铁杆粉丝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小说《围城》面世70多年来,出了形形色色几十个版本。
▲《小说逸语——钱锺书〈围城〉九段》解密围城故事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围城》道不尽人生悲欢离合,28年过去了,似乎没人敢翻拍,原班班底也各自在演艺圈浮沉。去年大热的《我的前半生》中,陈道明演了个新潮的日料店老板,暗中观察着靳东、马伊琍、袁泉的感情角力。是合是分、是进是退?反正,没人能逃得出这一座座围城。
文汇记者:许旸
制作编辑: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