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丰盛”的书。
你可以说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它也是随笔,仿若信步闲逛于宋朝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文士学者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或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它更是史料,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正值春日,《宋宴》三位作者卢冉、徐鲤和郑亚胜辗转上海、杭州,与读者分享宋朝美食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上海淮海路Open MUJI现场,有读者提问:“复刻家宴过程中,最难的是哪道菜?”“古人吃米还是吃面比较多?”“如何在典籍中确定想做的菜品?”……
“宋朝人讲究不时不食,意思是到什么时节就吃那个时节的食物。”嘉宾从宋朝春食聊起,介绍宋人饮食以及饮食背后反映出来的宋朝经济、文化、地域等。春吃芽尖,夏食鲜果,秋啖蟹肉,冬做温食,是他们的出发地,也是《宋宴》的起点。不妨以今日食材,还原古法美味,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宋宴》
徐鲤 郑亚胜 卢冉 著
新星出版社
宋朝,是一个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留下了许多典籍与笔记,这为作者们的考证提供了详实资料。除了根据时节决定食物,地域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他们解释道,因为古代的技术、运输受限,人们只能吃此时、此地的食物,而春天的食物一个字总结就是“鲜”。
《宋宴》按时节将75道菜分为了春、夏、秋、冬四季,既写宋人饮食,从饮食中又能反映出宋朝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读美术史出身的卢冉主要负责在书中配上相应的宋画、器物,帮助读者构建宋人吃饭的环境与场景。他展示了民间饮食市场的豪华酒楼、普通食店、大排档、点心小吃摊,餐具,饮食壁画,出土食物等。“宋朝城市中已有许多高档酒楼,《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高档酒楼已经用上了金、银碗筷,桥上、岸边的小摊贩、小面馆用的依然是瓷器。大酒楼有小二报菜名,普通食店用的叫水牌。”卢冉解释说,那时已经能从高档酒楼定“外卖”、有专门的熟食店、流动小摊,加上宋朝取消了宵禁,街上有了夜宵摊、小吃街,城市里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繁荣的商业体系。
宋朝点心馅的丰富程度丝毫不比如今上海的少:羊肉、鹅鸭、蟹肉、蟹黄、豆沙……令人垂涎。而当时农村和郊区购物则依靠货郎的兜售,卢冉研究古画后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货郎挑的担子上除了锅碗瓢盆之外,还有山东黄米和牙刷。宋朝人也春游,有一幅描绘退休官员出城野宴的画,官员骑马,仆人有人挑食物、有人背着桌椅和炊具,准备充分。同时,从墓室壁画中能很清楚地看出来宋代炊具和餐具的模样。
宋代还出现了一种职业——“厨娘”,她们专为富人家服务,常用的餐具是瓷器和漆器,还有一些舶来品如玻璃,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宋代流传下来的漆器较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疆曾出土唐朝点心,饺子、馄饨、月饼等,这又帮助了作者们还原当时食物等形状。
徐鲤主要负责资料搜集和文字编写工作,她从宫廷、文人和平民三个方面入手谈到,“宋人崇尚羊肉,皇帝膳食以羊肉为主,同时也是官员俸禄的一部分;猪肉是平民的最爱,社会地位比羊肉低;牛肉则比较稀少,因为牛在农耕社会是很重要的生产工具,只能偷偷地吃。都城从开封迁到杭州后,南方风味也成为了宋朝食物重要的一部分。”
而宋朝皇帝真正吃过、现在的最红宋菜——蟹酿橙,也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原来,这道菜里,橙子的选择非常重要,无论是香气、色泽、大小,都需精挑细选。宋朝还有“假菜”,即以假乱真,如鯚鱼假蛤蜊、猪肚假江瑶,负责料理的郑亚胜为读者讲解了每道菜的做法以及注意事项。
宋代文人是雅文化的主力军,“诗意的餐桌”是文人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有做起来麻烦但有意境的梅花汤饼、莲房鱼包,也有名字好听实际上比较家常的煿金和满山香。在还原菜品的过程中,三人发现宋人在做菜方面非常大胆、有想象力,他们将今人意想不到的食材结合起来,效果却好得出人意料。如“山家三脆”,就是将春季山鲜嫩笋、枸杞菜、蘑菇焯熟后,与香熟油、胡椒、盐等拌食,吃过之后如同在春天听雨般舒爽。
说到宋朝,不得不提“大吃货”苏东坡,苏轼一生中写了400余首有关“吃”的诗,书中收录了三道与苏东坡有关的菜。但徐鲤和卢冉考证之后,发现苏东坡真正提到过做法的只有一道菜:煮鱼——用鲫鱼、白菜芯、姜丝等一起煮,是一道清淡的菜。
你是不是也忍不住“穿越”回宋朝,品一品地道的江南春食?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