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狠狠刷屏的故宫火锅还记得吗?
最近,它已经被叫停了。
3月2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故宫和“火锅”这两个字加在一起是危险的。
“故宫最怕火,我们就停了。既然有争议,我们就遵从,不要有误解。故宫十多年前就有星巴克咖啡,媒体报道后我们给关了。因为沾‘故宫’两个字,做什么就什么火。这就有引导的问题,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所以,我们要选择,要把握好度。”
根据大众点评介绍,故宫角楼餐厅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作为空间主题呈现,考虑到故宫不能使用明火,所以铜锅下面用的是电磁炉,但丝毫不影响美感。
当时,铜锅里的汤底为“万寿菊花锅”,相传是慈禧的发明。
“千里江山蘸酱”也是其一大特色。说是以万里河山为基础原型,以江山社稷五色土为灵感,将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调制出五种蘸酱,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
菜品中还有一份“遇兰贵人”,看起来像娃娃菜,实际上是玉兰菜,入口微苦,据说有药用功效。
单霁翔表示,所谓“故宫火锅”其实就是故宫博物院以外、非文物建筑里的角楼餐厅有一道菜,火锅。“媒体马上报故宫有火锅店。这两个字加在一起是危险的,故宫最怕火,我们就停了。我们原来就是卖烤鸭的鸭卷和面。既然有争议,我们就遵从他们,不要有误解。”
总结单霁翔这段话,花式营销、有选择有节制,难怪故宫这些年的文创产品做一个火一个。
1. 故宫 × 表情包 :剪刀手雍正萌萌哒
时间回到2013年,故宫给人的感觉还是严肃庄重、遥不可及的,即便它为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开通了新媒体官号,但画风却是这样:
直到2014年8月,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让平均阅读量四位数的故宫有了第一次10W+ ,雍正行乐图被做成 gif,雍正在河边洗脚、喂猴子,并配上“朕…… 脚痒……”的接地气文案。
封面图“卖萌剪刀手皇帝”的表情包一炮而红,被网友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
故宫从此画风突变,开始了傲娇自黑反差萌的人设。
2. 故宫 × 影视综艺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年1月,讲述故宫文物修缮故事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 CCTV 9 播出。
爱看纪录片的年轻人不少,爱了解文物历史的年轻人也挺多,但都是“不出圈”的小范围痴迷。但这部文物纪录片却“出圈”,俘获了无数本在纪录片圈外的粉丝:不仅收获了豆瓣 9.4的高分,B站播放量更是超过 200 万(目前已近500万),弹幕可以糊屏。
这位“御前单车行走”的姑娘简直引爆了大家的柠檬心。
3. 故宫 × H5:《穿越故宫来看你》
自带超级流量的故宫 IP 自然不会放过有爆款基因的 H5 裂变手段,有人说,故宫和腾讯联合出品的《穿越故宫来看你》是 2016 年下半年第一个真正火的 H5。
历史人物被做成动效,皇帝和妃子们聊 QQ 、发朋友圈、唱 rap 神曲、玩 VR 眼镜,卖萌耍贱一样不落。
这支魔性style的H5发布之后迅速获得了超 300 万次的播放量,并在朋友圈收获一致好评:“知道是广告也想转”“无力拒绝”“已经被洗脑到现在……”
故宫为何能频繁刷屏?
1.IP 衍生创意
关于故宫本身就是大IP这一点,想必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但是,仅仅有IP ,远远不足以达到刷屏的效果。
故宫刷屏的案例,无论是文创周边、文化影视,还是跨界合作的H5,其实都是基于故宫IP进行的衍生,赋予原本冰冷厚重的历史故事鲜活的形象。
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故宫文物本是极有神秘感、距离感的东西,但纪录片拍摄时“囊中羞涩”的做法歪打正着,让镜头对准文物医生的小成本纪录片,刷新了观众的固有印象。
气质儒雅的钟表师王津、爱弹吉他的书画组杨泽华师傅,都因为平凡人、生活流的画风,成为那段时间的网红。
2. 高频带低频
故宫作为博物院来说,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低频产品,许多人可能一辈子只去一两次故宫。如故宫的营销聚焦于博物院或是旅游景点,那么无论如何都逃不开低频消费短板。
故宫规避了低频的短板,在衍生的文创物品选择上,打造出口红、书签、笔记本等生活用品,都是高频产品带低频产品的路径。
3. 反差萌惊喜
故宫的刷屏案例,打破了以往用户对故宫庄严的认知,通过制造反差萌,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比着剪刀手的雍正一炮而红,也是那一次,用户开始改变对故宫的认知:原来严肃的内容还可以这样做营销。在此之后,故宫在反差萌的道路越走越溜,各种文案都皮得很。
作为确凿的网红,故宫的网红成长史不仅是一部营销案例手册,更是一部有礼有节、有进有退的“厚重文化如何对接时尚流行”的教科书。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