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一位12岁男孩在法庭上说出的一席话震惊世人。最近一部叫做《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的电影在豆瓣上获得了8.8分的热评,被称作“奥斯卡最大遗珠”,也成为最近上映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该片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执导该片的是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妥妥的美女一枚,在片中导演本人出演了为12岁男孩辩护的女律师。
▲娜丁·拉巴基
▲导演在片中饰演女律师
它不仅是部催人泪下的电影,也反映了沉痛的社会问题。
影片一开始,12岁的主角小男孩扎因在接受审判。他因持刀捅人,被判五年,但这一次的庭审他是以原告的身份出现。
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异常冷静、面无表情的说道: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12岁的小孩要起诉父母,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扎因出生于叙利亚首都的贫民窟中,多年来与父母和弟弟妹妹七口人一起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难民的身份让父母无法找到正当的工作。
他是家里的老大,爸爸妈妈明明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却每年都要生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谈上学了。
全家一共九个人住在狭小、卫生环境极差的小屋子里,家中没有合法的经济来源。
因为贫穷愚昧,扎因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从来没有去做过登记,扎因兄妹们的出生年月都没有人说得清。
扎因经常拿着处方替父母去药房取各种感冒药,数量之大令人咋舌,而他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从药物中提取致幻成分,做成饮品出售,为家里挣钱。
在同龄人都在上学的岁数,扎因也想去上学,父亲却坚决不同意,母亲替他在父亲面前求情,说“反正上学免费还可以管一顿午饭,就让扎因去吧?”
不行!等来的却是父亲无情的否决,因为扎因去念书了,家里就少了最大的孩子,一个可以赚钱的劳动力。
扎因没有户口证明,无法上学,平时还要给人打工做苦力,小身板经常提着重重的东西,风雨无阻的穿梭在凌乱的街道中。
但他做的这些,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呵护,反而更多的是责骂和殴打。
这种成长环境下长大的扎因,有着本不应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
扎因看到妹妹萨哈月经初潮,帮着妹妹千方百计隐瞒,因为如果被父母知道了,妹妹就会被卖掉嫁人。
▲扎因与妹妹感情深厚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扎因跑去商店为妹妹偷卫生巾,还给妹妹偷补身体的“营养品”——方便面。
然而,妹妹终究并没有逃过,她被卖给人家做媳妇,换了几只鸡。
扎因追着爸爸的摩托车跑了很久,想阻止爸爸送走妹妹,但是妹妹的背影迅速消失在眼前。
他选择了离家出走,来对抗令人失望的家庭。
在离家的路上,他遇到非法移民的单亲妈妈拉希尔,她有一个私生子儿子。
她拿着偷来的身份证假扮成照片的样子,做着苦工。因为没有时间照看婴儿,她只能偷偷的把孩子塞到提竿箱里照料。
▲单亲妈妈拉希尔同样是为非法移民
心疼扎因的她,让扎因暂时住家里,照顾孩子来换取食宿。虽然日子依旧苦,但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虽然有些无聊,却比之前生活温暖的时光。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单亲妈妈拉希尔被作为非法移民逮捕。留下了扎因和嗷嗷待哺的婴儿在出租屋。
但扎因却很负责任地担负起照顾婴儿的责任,并没有丢下他,也没有把他卖给人贩子换500美金。
生活可以把一个孩子逼到什么程度?
因为饮用水比肉还贵,孩子没有水来冲奶粉,扎因就把偷来的奶粉直接灌在婴儿嘴里,让他学着“干嚼”……
抱着孩子走不动的时候,他用打架抢来富人家孩子的滑板车,改装成一部灵活的拖车,把婴儿放在里面到处流浪。
在婴儿哭闹不停的时候,他机智地用一块反光镜,折射邻居家的电视机偷“动画片”给孩子解闷……
扎因如此努力地活着,但生活却毫不留情地给他迎头痛击。
为了去往欧洲(人贩子为了骗钱,谎称会帮他偷渡),扎因回家取自己的出生证明。
迎接他的除了暴打和嫌弃,还有妹妹死去的消息。
11岁的妹妹萨哈因因过早怀孕生子,惨死在夫家。这件事成为压垮扎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抄起一把刀,上街,刺向那个害死妹妹的男人。
回到法庭,法官问扎因有什么诉求,他说要起诉自己的父母,并在庭审现场说出了憋了很久的愿望:“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扎因的父母面对扎因的控诉,流着泪说,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母亲大声质问着:“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
而此时,母亲的肚子里,又有了新的生命。说是死去的妹妹投胎的。
一直到全片尾声时,观众才知道影中的剧情,大部分都是影片中这位小演员的的亲身经历,现实里,扮演扎因的演员扎因·拉费阿是导演从难民堆里发现的。
因为这部影片,扎因获得了联合国的帮助,有了移民北欧的机会,一家的命运都因此而改变。影片最后定格在男孩扎因一张难得一见的笑脸上,很多人为之动容的便是这张照片。
据悉,4月29日上映的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何以为家》,既无明星、又无大场面,甚至连小主角赞恩都是真实的难民,然而却引发了网友“自来水”式好评,成为五一档黑马,目前总票房已突破1.6亿元。
该片拍摄持续了6个月,积累了超过 52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历时两年剪辑成126分钟的版本。电影中的一切,都是导演娜丁·拉巴基深入贫困地区、拘留中心、少年监狱所看到的经历,这使得《何以为家》有了一种野蛮生长的真实感和震撼感。
谁是真正的恶人?被控告的父母,还是糟糕的环境和社会?
事实上,要撬动这一深层次原因的变革,仅仅凭一部电影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娜丁表示,“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影片结尾在扎因得以正当地去往欧洲,拍摄护照照片时的一笑。苦难的男孩习惯性地愁容满面,工作人员跟他说:“不是死亡证明。笑一笑。”
就这样,扎因才笑了。
他终于得到一张印着自己名字的身份证明。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切苦难都按下了停止键……
作者:陈熙涵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