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暑假开启、高考落幕,家长对于教育话题的关注却一直在升温。“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勤学苦练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家都让孩子从幼儿起接受刻苦学习的教育。这种做法看似负责,但许多时候却是最大的不负责。”昨天,新开放不久的上海浦东傅雷图书馆迎来第一场新书发布会,作者史文杰携《好的教育》向现场读者分享了他近20年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介绍诱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六大家教“秘方”,他抛出一个观点:一味强调“刻苦、吃苦”反而容易走向教育的对立面,对家长而言,教育需要付出,但更需要掌握符合孩子心理的教学理念。
作为理工科家长,史文杰在近20年里不断摸索、研究和总结教育方法,他的孩子先后获诸多荣誉:获得一颗太阳系小行星(28628号)命名,被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三大名校竞相录取,中学时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结果被大学教授评为“接近博士论文水准”……令人艳羡的“学霸”究竟有什么学习诀窍?史文杰认为,关键在于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家长有了正确的教育观,才可以让孩子少走他人的弯路。
“好的教育是远离符号化的教育,是让孩子从生活中看到事物间的内在关联,让逻辑成为他们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的教育。”他强调,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因为,对学习来说,兴趣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决不能一味逼迫孩子“苦读书”“死记硬背”,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的“人性”,引导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刻苦学习。史文杰说,强攻不如巧取,要善于把孩子的嗜好“移植嫁接”到学习中来,以玩带学,让高质量的玩耍带领学习任务的实施。把握好各门功课“入门”关键期,给孩子建立好的第一印象,给学习兴趣“保鲜”,进而引导孩子明白“为什么奋斗”以实现其学业的继续深造。
《好的教育:理工科父母独创的80个教养实例》
史文杰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教育学研究专家孙晶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传统的重复性技能正不断贬值,人的创新能力却在加速升值。教育变革创新需要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吸取并发展先进的教育观及教育手段,给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发展空间。
“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史文杰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经验图景,那就是用心细细揣摩孩子的心思,用心洞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再慢慢因势利导,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兴趣成为自身发展的兴奋剂和助推器。”在同济大学教授时东兵看来,这是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文化,它所起的作用是“喊口号”式的教育难以达到的——好的教育不是猛砸钱的教育,更不是每天“喊口号”、反复勒令孩子要“刻苦学习”。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邢虹文谈到,教育从来不只是孩子的功课,也是父母的修行。中国家庭教育实践中的一大问题是过于强调“面子”上的功夫,片面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里子”内的素质,导致孩子普遍缺乏那种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史文杰的解决办法是在圈养和放养之间去芜存菁,强调快乐与求知兼得,肯定了慢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也融合中式站高望远、抓大放小的坚韧。
“史文杰对东西方教育模式非常了解,他以自己孩子20年的成长为素材,在书中为中国家长提供了80个教养实例。”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曹建评价,尤其是在“快乐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方面,这部新著的家教理念、手段和实现路径耐人寻味,带来不少启迪。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