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白公馆’开放了!”尽管下着小雨,中午12点刚过,就有沪剧迷来到汾阳路150号,排队等候一睹上海沪剧院新址的风采。
而今天等候他们的,不只是作为沪剧传习馆的花园洋房,还有一场沪剧《一号机密》的开放排练演出。
自2017年起,上海沪剧院已经连续三年举办“新春排练开放日”。“从前都是借合作中学的礼堂,要凑学校的时间,如今终于可以敞开自己家的大门,邀请观众朋友来坐一坐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感慨。天平路的旧址排练厅地方拥挤,容不下观众。如今搬了新家,终于可以大大方方邀请观众来“串门”。
茅善玉说:“未来沪剧院的空间一定是开放的,这么好的地方,一定要和爱沪剧、爱上海的朋友一起共享。”
所以,继上海沪剧艺术节闭幕式小范围试水沉浸式交响演唱会后,这一次“新春排练开放日”算是第一次真正面向普通大众。沪剧院希望提前为大家奉上了一道兼具海派味道和红色基因的“文化年夜饭”。通过免费预约,100名通过网络报名的幸运观众和50名资深戏迷组成的“观摩团”,参观焕然一新的海派建筑同时,也更直观地了解一部艺术作品创作、诞生的全过程。
从“70后”到“10后”,她把沪剧新一代“托付”给观众
作为去年上海舞台上闪亮的“红色三部曲”之一,《一号机密》对于资深沪剧迷来说并不陌生。这部红色原创沪剧由中生代演员朱俭和80后佼佼者王丽君主演。
该剧由李莉与黄嬿执笔,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身在上海的中共地下党员,为了保护党的“一号机密”忍辱负重、不惧牺牲的动人故事。“一号机密”是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革命历史的珍贵文库,是属于上海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该剧启用一批中青年演员挑梁。朱俭饰演的地下党员陈达炜有着外柔内刚的气质。为保护“一号机密”,他忍辱负重,于重病中保全文库,更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心力手抄副本。相比于此前他主演《邓世昌》中的民族英雄,内心戏无疑有着更大的挑战。而剧中双胞胎姐妹花则由去年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青年演员王丽君一人饰演。作为沪剧杨派传人,凭借青春靓丽的外貌和逐步走向成熟的唱腔表演,已经在戏迷中间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一次“80后”的她第一次尝试在原创大戏里演主角,还是从过往“西装旗袍戏”向红色题材攻坚,赢得不少业界专家和观众的认可。此外,丁叶波、金世杰、居峰、朱麟飞、吴嘉倩等沪剧院90后、00后的集体也在该剧中集体亮相。
虽是排练,演员素颜登场,可是字幕音乐一样不少,台上台下均全情投入。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演员一一谢幕,观众给予的掌声欢呼丝毫不亚于剧场氛围,甚至有观众站起身来鼓掌。
演出结束,茅善玉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将台上的演员一一介绍给观众。除了朱俭和王丽君外,就连剧中只有一两句台词的90后、00后也被推至台前。尤其是沪语训练营培养出来的10后小演员王子涵,也得到爷爷奶奶观众的喜爱。
如果是在剧场演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一一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茅善玉希望借此机会,将他们交托给追看自己戏的资深观众,让他们的视线也投向沪剧的未来。尤其是2006届沪剧班的“00后”孩子,茅善玉借用一句唱腔,“一想到他们‘睡觉也会笑出来’!”
而对于戏迷来说,欣慰的不只是一代代演员的成长,还有作品的提高。朱阿姨曾看过《一号机密》首演,此次观看排练,虽然没有舞美灯光的烘托,但她仍旧是收获满满感动:“近距离看排练,更关注的是演员的表演和演唱。修改后剧情更紧张了,音乐唱腔也更有沪剧的味道了。”
她的感觉是该剧新一轮修改提高的结果。《一号机密》自去年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首演后,很快就进入修改打磨。奔着打造精品力作的目标,沪剧院先后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对剧本、音乐、舞美等进行了新一轮的修改。
茅善玉介绍说,比如在人物的戏剧性上作出调整。陈达炜白天是玲珑八面的生意人,夜晚,面对的是家徒四壁的穷困和身体的病痛。即便如此,仍然要完成“一号文库”的抄写工作。人物如此的张力在新版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据悉,此次修改排练将从1月初持续到2月下旬,期间还将赴江苏海安合成走台。修改后的《一号机密》将于2月22日至4月1日先后在江苏海安大剧院、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美琪大戏院、东方艺术中心、嘉定保利大剧院上演。
盘家底、磨原创,用红色作品矩阵迎建党百年
除了把新一代演员“交付”给观众,茅善玉也向沪剧迷“汇报”了2020年沪剧院的创作演出计划。
今年上海沪剧院将继续始终牢记“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始终肩负“文艺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使命,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围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接下来,上海沪剧院计划打造“红色作品矩阵”,为2021年建党百年奉献一批讲述共产党员、尤其是上海共产党员的故事。
除了正在修改打磨的《一号机密》《敦煌女儿》外,沪剧院下半年还将复排青春版《江姐》。而另一部由何冀平执笔的《承诺》也完成了剧本大纲的创作,进入选题的进一步孵化阶段。这些近年新创将与《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等一大批红色经典沪剧,共同组成沪剧的红色作品矩阵。勾勒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中不同时代的共产党员形象。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卫中
摄影:沈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