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利、周云蓬、小河、张玮玮、莫西子诗……这个时代最掷地有声的民谣名字,今明两晚齐聚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为观众带来《回到民谣》双场音乐会,不仅唱响《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不会说话的爱情》《森林里的一棵树》《米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等经典曲目,也为市民带回了多首失传已久的上海本土童谣。“神仙阵容”的演出在开票后短短一天内即宣布售罄,更唤起了广大乐迷对于民谣音乐的初心。
“真正的民谣是流传不是流行。”《乐队的夏天》中“野孩子”乐队的转述,带火了民谣音乐人小河的这句话,而观众也在剧场看到民谣的回归,重拾那些属于音乐与生活最纯粹的声音,重回那个背起吉他浅吟弹唱的年代,回到吱呀作响的唱片岁月。
失传已久的上海童谣首次在剧场公演,民谣音乐人跨界带来新观众
“疫情给文化演出场馆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掘本土艺术和艺术家,服务本土观众。《回到民谣:专场音乐会》让大家总在手机中听到的声音,真正在舞台上唱响了。”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两场跨界音乐会的策划并不是简单可以用票房来衡量,尤其是明晚《回到民谣》的第二场音乐会将以“寻谣计划”为主题,让那些消逝于大众视野许久的上海童谣,在文化广场主剧场内再度唱响。
童谣大多年代久远,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居住者的迁徙,失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2018年8月,小河和他的团队于发起了“寻谣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对老童谣进行挖掘和新编,把那些故土的声音用最自然美好的方式,传递给在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上海是“寻谣计划”继北京、长沙与杭州之后到访的第四座城市,除了万晓利、周云蓬、张玮玮、莫西子诗,不少定局上海的跨界音乐人与艺术家也加盟了演出的乐队阵容,包括前“顶楼的马戏团”乐队主唱陆晨,新锐音乐人孙大肆,嘻哈歌手小老虎、ChaCha等。
除了《小白船》《土拨鼠》等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谣,在明晚的《回到民谣:寻谣计划上海站专场音乐会》上,失传已久的上海本土童谣《救枯苗》《浦东摇篮曲》《四句头山歌》等也将面向上海市民首次公演。这些童谣的记录者倪明生、奚保国、苏杏娟三位八旬老人将在演出现场,与儿童乐团“大炸弹乐队”和民谣音乐人同台演唱,呈现更地道的沪语味道和上海情怀。
“我特别喜欢用上海话创作,能够把内心的东西喷涌出来,流淌根本不够。”谈到为何对本土方言演唱的音乐如此情有独钟,陆晨说起了在“顶楼的马戏团”乐队中的一段经历。“沪语创作不是当时我们想标新立异,就是和朋友聚餐哼歌的时候,发现用方言唱特别好,特别带劲儿。别人听得懂听不懂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特别光芒万丈。这个时代观众其实都在渴望找到自己个性的音乐,市场也在向民谣打开,但民谣歌手自己要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坚守内心的纯真。”
“这其实是我头一次踏足文化广场。”万晓利说,民谣歌手们的这一次跨界,也把很多Live House的观众带进了演艺大世界的剧场。文化广场对两场民谣音乐会做了一次观众分析,“一半以上的观众都是第一次进我们剧场,说明音乐会达到了非常好的出圈效果。”
提供文化有机互动的场域,传承中国文化与音乐中的诗意与美
“我从小在静安区长大,身为上海人,直到和小河一起为寻找民谣到处跑,才知道上海有多大,对上海有更深的体会。本来以为上海太容易找童谣了,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那么繁荣的文化,还有周璇的老歌……真正去找才发现没那么容易。”陆晨表示,随着一代代老人离去,一首首童谣也在消失。他曾苦思无果,却在做饭时无意哼唱出了儿时他的父亲在做饭时,同样哼过的一曲《生蛋歌》,对童谣也有了不同的体会。
“复活”那些即将消逝的童谣,并以今天的方式唱响、传承,能勾起人与人、时光与时光之间自然美好的连接。
童谣的内涵远远大于一支录音。它复原老人们以前的童年生活,重走老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并以此观照本土的社区变迁史,和地域文化的历史由来。民谣歌手小河现场哼唱了一段从老人那里传承的青浦童谣,曲中有一段拍子节奏非常自由,变化多端。“这些旋律太特别了,是那个人具备了在那片时空特定的心境才这么唱的,不是写歌写谱子给你,心境注定了他的旋律不一样,那是特别珍贵的东西。我们寻找童谣,就是让童谣作为线索,通过录音回到那个时空。这样的旋律可能很难学,但某一天你触发了心境,突然就能哼出来了。”
“民谣虽然不像大众流行音乐一样,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但是民谣生于自然,又通过自然的方式创作出来,民谣音乐中那些纯真质朴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大都市中,成日与互联网、新媒体为伍,但又无法摆脱这个时代特有的束缚,民谣从某种程度上能唱出我们心底的声音,和现代人产生共鸣。”费元洪表示。
“我们用音乐回到剧场,也希望让大家从简单朴素、‘老掉牙’的旋律中,对它重新有新的认识,感受剧场和音乐对我们的重要。”小河希望,观众不仅关注民谣音乐作品,也发掘艺术行为在城市中起到的作用,为主流与边缘人群提供文化有机互动的场域,传承中国文化与音乐中的诗意与美。“所有的作品都有局限性,但回过头来,我们能看到艺术本身的力量:艺术行为在大城市中,化解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更舒服地打开人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活状态。”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