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年全国两会上,廖昌永、辛丽丽、谷好好等来自上海文艺界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个春天,要以文艺繁荣回应时代召唤,为持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而奋力奔跑。
廖昌永:
打开围墙,使优质文化资源融入街区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带来了两份提案,分别聚焦人民城市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这次参会我围绕校园优质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城市街区建设,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文艺创作服务和回馈社会等主题建言”。据廖昌永介绍,目前,上海音乐学院校区提升工程项目一期已竣工开放,部分围墙拆除与街区直接相连;二期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往前推进,今年年底按计划能够收尾。
打开上音围墙,让校园优质资源融入城市文化建设
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提升工程”在去年9月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在,广大市民游客已能看到,融入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3300平方米的“上音花园”、美轮美奂的“音乐城堡”等历史保护建筑与上音歌剧院交相辉映。这些都成为上音校园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憩、学习、看展览,到上音歌剧院听音乐会,观看歌剧芭蕾,也可以到淮海中路1131号的“音乐城堡”偶遇大师。
“高校要通过校园开放,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与周边单位、地标等充分融合,形成多维度的城市文化空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打开校园围墙,就是希望把学校的文化资源分享给更多百姓,让大家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艺术氛围。”廖昌永表示,上音始终秉持“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办学理念,既要培养职业音乐家,也要肩负起城市文化建设的责任。
以位于淮海中路1131号的“音乐城堡”为例,廖昌永说未来这里将成为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上音歌剧院演出季里包括音乐会在内的各类演出,可以在‘音乐城堡’定期进行节目导赏,市民游客有机会在其中感受热烈讨论的音乐家们的风采。”而淮海中路1189号的英国花园建筑风格楼房,被上音规划为美育楼。“用校园创始人蔡元培先生名字命名的元培大讲堂将在这里举办,同时,中国近现代珍贵的文献、乐器、近现代书画作品等也会进行展陈,使这里成为广大市民接受美育熏陶的重要场所,并与外面3300平方米的花园连成一片,形成一片融于衡复风貌保护区的休憩空间和建筑可阅读空间。”廖昌永表示,要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高品质的导赏和讲座,提高大家的审美眼光。
记者了解到,上海音乐学院校区提升工程项目二期预计在今年底完工,上音校园内部的公共区域未来也会陆续向大众有限开放,让大家沉浸式体验高等音乐学府的氛围。廖昌永建议,在校园开放的过程中,高校要进一步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加强高校在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培训和社会文化服务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满足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教育需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自主举办国际音乐比赛,助推中国声音传播
针对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的话题,廖昌永建议,要对外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到国际重大赛事、顶级音乐节、音乐场馆演出,在国际舞台上让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传播中华优秀音乐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我们不但要走出去参加比赛,也要‘请进来’,自主举办重要国际音乐比赛,创新机制培养音乐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纵观世界范围内,许多顶尖院校都以举办高水平的音乐比赛来实现人才选拔和实践培养。而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三届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是世界上首个以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为主题的专项音乐赛事,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855名选手参赛,为传播中国音乐文化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三百年历史的国际最古老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出版社因此慕名而来编辑出版《玫瑰三愿:中国古典诗词音乐艺术歌曲16首》,成为首本在欧洲使用的中国艺术歌曲教材。
“这些年来,有不少外国参赛者来学唱中国艺术歌曲,而且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希望通过自主举办重要国际音乐比赛,让中外音乐从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外国友人可以演奏演唱中国音乐,并从中国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新的作品。”廖昌永说,自主举办赛事将增进中外交流、开拓学生眼界,让中国声音传播到更广更远的地方。
曾经,歌剧被视为高高在上的殿堂级艺术;如今,越来越多的歌剧、音乐剧新人在抖音等互联网平台走红,通过直播、互动等新型传播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建议,音乐工作者要研究并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创作出有中国特色、中国自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辛丽丽:
提升文艺创造力,让人民生活更充盈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文化文艺的滋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探索,上海芭蕾舞团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化理念、专业化水准、市场化运作的中国顶尖芭蕾舞团,形成了典雅、极致、时尚的“海派芭蕾”艺术风格。“海派芭蕾在上海文化土壤中生长,在一代代上芭人的青春里绽放。”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满怀为民深情、创作激情、奋斗热情,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用文艺抒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国有文艺院团始终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心任务。上海芭蕾舞团着力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抒写革命情怀,打造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等精品力作。今年,上芭将推进上海市委宣传部委约作品、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的创作。《百合花》根据茹志鹃同名小说改编,表现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性美。“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艺创造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辛丽丽透露,上芭还计划推出“2023年海派芭蕾演出季”,助推上海演艺大世界建设,10余部不同题材的口碑佳作将轮番精彩上演。
近年来,上海芭蕾舞团不断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强国际化艺术合作。“我们要发挥文艺在跨文化沟通交流上的优势,用国际一流的艺术水准让中华文化之花绽放于世界舞台。”辛丽丽告诉记者,《花样年华》《马可·波罗》《长恨歌》等都是与国外艺术家合作创作、用芭蕾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今年下半年,上芭将受邀赴荷兰演出经典版《天鹅湖》,其中阿姆斯特丹站演出预计在卡雷剧院驻场演出17场。《天鹅湖》巡演还将邀请来自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明星演员参与,与上芭演员同台切磋交流。“我们将着眼于国际视野下的对外交流,稳步推进赴欧洲等地的境外巡演,同时发挥线上演出功能,开展云上文化输出,持续增强全球艺术传播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辛丽丽提交了《加快推进舞蹈美育进校园》提案。她认为,舞蹈美育进校园应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完善舞蹈美育教育工作机制,有效填补“双减”后的空间。今年上芭将继续深化“芭蕾公益公开课”“上海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等公益品牌项目,努力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在辛丽丽看来,“舞蹈美育是美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可以引领人们通过学习舞蹈陶冶情操、健康身心、提升意志品格、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姜方 宣晶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