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术的发明,让绘画用于再现的意义被逐渐稀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分馆(UCCA Edge)今年的首个展览——“不安的绘画”,正是在探讨绘画创作在当下信息割裂时代的更多可能性。
群展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划,汇集八位来自不同代际与教育背景的中国艺术家——韩梦云、简策、李然、李泳翔、仇晓飞、王晓曲、王之博和谢南星,藉由其风格与技法各异的艺术实践,展现他们以各自融汇传统、雅俗文化、以及不同技法与历史情境的艺术实践对绘画进行的一些突破性尝试。
尽管摄影扼杀绘画的论断早已作古,然而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却再次质疑绘画作为媒介的身份,并对其相关性提出诘问。随着去全球化、保守主义的反扑、图像生成技术的突飞猛进与网络媒体碎片式传播引发语境的坍塌,绘画要如何应对?
展览试图为观众呈现绘画在此不安定状态下对媒介边界的不断延展,以及通过不同方式做出此种努力的优秀画家们。这些艺术家或藉由对全球不同历史语境与传统工艺的自由“挪用”介入绘画创作;或通过具有现代性与当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与在地文化进行互动;或潜入人类的潜意识之中,为观众呈现一幕幕梦境与记忆、肉身与虚拟的交错。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皆出生于中国,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在海外生活、学习,并举办过众多展览,因此得以以国际化的视野展开对绘画创作的探索。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来自柏林的简策受工业机器人启发创作的绘画作品,但与现代工业产物所寓示的高效生产力不同,简策将橱窗人偶和巨型机械臂抽象变形为难以辨识的身体局部,色彩则多为亮黄与深紫色。其多件作品的标题和表现形式借鉴了希腊神话中半人半兽的斯芬克斯和九头怪兽。而将绘画置于墙纸这一最商业的图像生产方式之上,则既是对图像混杂性的探究,同时又对绘画的市场与科技化进行了批判。
李泳翔选择戏仿的创作方式:将家具表面变成绘画的延展,用喻示当代生活制约与性别角色的工业材料替换手工塑造的木材。作品《予乐者》(2019)以闽南地区的戏剧神为原型,模拟神龛式的观看体验,神秘而又荒诞。
韩梦云以南亚、中东和其他地区艺术与传统中的工艺和图像为起点,在与欧洲艺术史交汇的跨文化视觉对话中,并不遵从以艺术史为正统的逻辑,而是试图去探究正统之外的其他可能。
李然从讽刺漫画和舞台美术等资料中汲取灵感,从而获得对当下时代的洞察。
王晓曲从日常生活,有时从互联网照片中获取视觉元素,经过荒诞地解构变形,重组成依旧可辨的诙谐“众生相”。
在最新“梦的剥削者”系列作品中,谢南星透过叠加的色块、图式、甚至随机斑驳的颜料彩点为观众呈现不可解的谜题。
王之博的创作虽根植于西方古典肖像,却同样营造出犹如梦境般的怪诞氛围。正如其笔下场景散发出的悬于时间与重力之外的漂浮感,这些画作采用悬空的展示方式,在展厅中构建出一条幽深的走廊。
仇晓飞的画作以“房屋”意象为起点。艺术家在创作中对材料进行了实验,将几幅小型作品绘制在由老房子的房梁切割而成的木板和孟加拉黄麻之上。
展览试图说明绘画作为媒介的不断延展,正源于其表面所处的不安定状态——所有可能取代绘画的新兴媒介最终却为绘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即使没有成为绘画的工具,也促进了绘画风格与主题的衍变。随着绘画变为一种“元媒介”:一切媒介都可以转化为绘画的媒介,一切技术都有可能转化为绘画的技术,绘画的发展也步入全新的篇章。
展览将持续至5月21日。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