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于2023年3月11日举行。都市新淮剧《影的影》作为此次活动的首演剧目,备受关注与期待。剧中讲述了发生在两个不同历史时空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两对男女细腻的情感世界,刻画了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但其中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剧影射当下,具有现代性与都市性。
此剧目由上海淮剧团精心设计。作为上海淮剧艺术发展的引领者,剧团中的每个人分工精确,在此剧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前,上海淮剧团上演过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韩信》等优秀剧目,此次《影的影》从剧情时空、人物形象、灯光舞美、伴奏乐器等多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定的创新,又是一次都市新淮剧的优秀尝试。于是我从多个角度对其优势进行分析:
一是剧情发展中的小巧思。在此剧中,影子与红线的设置是别出心裁的。这两个元素贯穿全剧,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对于人物形象进行了更好的刻画,对于主题的立意提供了更好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影子”是性格迥异的,他们是不同人物性格与行为上的影射,也可以视作剧情的独白。开篇两个“影子”婉转的舞姿与不同的唱腔风格,对应了后面出现的主角的人物形象。此外,两个“影子”在幕与幕的交替中会用现代舞的形式联结剧情。再看红线,它的存在是全剧发展的线索。一根红线将两位主角隔开,他们隔着红线对望,感觉就像是把一段爱情隔开,那种想要在一起却因为身份悬殊而无法在一起的遗憾,已在此得到了暗示,与后面的结局相呼应。又比如说通过红线的牵引,由两位“影子”引出的故事过渡到了四位现实主角的身上。红线的拉近是情感的拉近,但是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情感羁绊。导演曾有对红线进行一定的阐述:“这根线是两段故事甚至是更多故事之间的隐秘关联,关于人生与命运的隐喻,在一根线中缓缓展开。”红线拓宽了文本的深层隐喻空间。此外影子与红线在其中也发挥了功能性的作用。比如在传统的剧目中,为了让主演能快速切入下一场景,道具组人员会将幕布拉黑,以快速度切换场景、置换道具,但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而在《影的影》中,两个“影子”发挥了这一作用,比如从清代到民国的布景转换或者是模拟亭子外下雪的场景,又或者是替主角拿梅花等道具,都是两个“影子”来完成的。这让剧情的切换几乎是无缝衔接,并且也不会让观众出戏。开篇红线被两个“影子”拉住,引出人物的出场;四条红线围成了一座亭子,或是将主角束缚在这四条红线内,场景运用的很是巧妙,将主角急切等待,却无法挣脱这无情的“枷锁”,无法放开心身的情绪刻画的淋漓尽致。当然,我认为,之所以红线可以成为剧情的线索,给剧情增添了非常新颖的巧思,也是合理充分的利用了小剧场的空间优势。
二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深刻。除了两个“影子”外,其余演员均分试两个角色,这让表演的难度加深了。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的表演技艺减分,相反,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在“求而不得”的绝境中、“得非所得”的困境中、“舍而不舍”的窘境中,他们对于爱情、婚姻的思考,充满了人生的悖论,引观众深思。剧中人物形象刻画是鲜明的,比如金修文不趋炎附势,秉性耿直,独善其身;柳卿清对于爱情的渴望但却懂事明理;雨凌凌渴望得到爱情的陪伴,在爱情的纠葛中疑心焦虑的形象,以及李金堂好面子、敷衍爱情、没有担当等等。
三是灯光舞美的使用,打破了传统淮剧的场景灯光概念。舞美、灯光设计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注重声音、光影的密切结合。灯光的变换也是一种表达人物情绪的方式,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观众会被这美轮美奂的场景所感染。此外舞台上的布景得到了最大的使用化,尽力做到了简易。如开始黑白的布景,就好像是内心独白,又好像将主角置于幻境。开篇影子的唱腔、现代舞舞蹈与灯光互相配合,灯光也恰当好处的运用在了戏曲节奏上。又如在湖心亭的场景中,后期添加了风吹过的声音、主角赶路的声音,这些声音的运用让场景更为逼真。以上举例只是提取了剧中的一小部分,观众可以在听赏的同时感受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种舞台艺术的革新。
四是剧情空间的巧妙设置。剧中为两个时空的交错,第一个时空是清朝,第二个时空是民国。因为时空不同,角色身份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随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但看似分割的两个时空,却都存在着主角之间身份悬殊的共同点,继而产生了对于爱情的诘问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五是虽然这个作品创新了传统剧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它并未失去原来戏曲--淮剧的艺术特征。从方言角度来说,全剧还是保留了江淮地方方言的特点;从唱腔来看,根据角色形象作一定的变化,刚柔并济,其中有不少重复的唱段在剧中反复出现,这种类似音乐动机的伴奏或唱段每次出现都对应不同的场景变化,对应主角不同的性格特征;从伴奏乐器来看,司鼓在其中占据着主要的领导地位,对剧目中的启、承、转、合进行扩展和烘托,使剧目的演出更具艺术感染力。除了鼓的应用,还有传统乐器中锣、扬琴、古筝、主胡的加持。以上可见,主创团队在严苛的程式规则与创新的突破中寻找新的出发点,但是这也需要遵循对于戏曲淮剧的严格传承。
六是在服饰的设计上也有很多可以解读的内涵,由于在前文提到了剧情是两个时空背景的转换,因此在服饰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在视觉上也需要存在一定的视觉融合感。从大局上来看,两个时代的服饰各自具有统一性和传统性。清朝与民国的服饰是不同的,清朝的服饰中规中矩,具有一定的程式性,民国时期以旗袍、中山装为主。可以观察到,主角的衣服或多或少都有红色的元素存在,明显的可以看到清朝时期的柳卿清衣前由无数红点汇成的网状编织物,在民国时期同样出现在了她身上,只是此时的主角变味了雨凌凌。虽是时空的转换,但是主角的灵魂似穿梭了百年,许是不变。
对于《影的影》这部剧的深层内涵,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还得看观众从哪种角度去看这部剧。整部剧透露出的人文情怀与精致典雅的气质,在演员跨行当、多角色的表演中表现出来。从主题线索的立意、人物形象的塑造、灯光舞美的设置、时空布景的探索、服饰设计的内涵等多个角度,产生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理想与生活的“碰撞”。这是上海淮剧剧团在小剧场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影的影》是一部值得称赞与回味的剧。
都市新淮剧《影的影》既是戏曲淮剧的,也是都市现代的。它构思新颖,叙事酣畅,在尽力去符合当代观众的艺术审美,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剧目呈现出来。观众的沉浸、雀跃与叹息,离不开每一位戏剧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在我看来《影的影》不单单是讲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抒发了多种不同含义的情感,更是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对于婚姻生活的诘问,饱含着人文关怀。作为具有海派艺术风味的探索性剧种都市新淮剧,展示出了上海大都市戏剧艺术的文化风貌与勃勃生机。
作者:韩羽倩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