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汪家芳向记者坦言“深受鼓舞”。这令他更加坚定近年来以“城市山水”为目标的创作转向:将传统国画独特而精湛的技法与当代中国蓬勃前行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用传统笔墨发出时代强音。
汪家芳画作《上海》
CCTV4历时数月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海派大画师》昨晚首播,全长30分钟的片子,看似聚焦海派画家汪家芳的艺术人生五十载,细细观来,上海这座城市更像是隐形的“主角”。这是因为,近年来汪家芳的画总在描绘上海,笔墨总与上海的发展同步。“艺术不能游离于时代,游离于生活。”汪家芳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以及海派山水画家,身处并无山峦可言的上海,汪家芳认为用画笔描绘自己熟悉的城市,是必然的选择,例如陆家嘴竞相耸立的高楼大厦、梧桐树掩映下的石库门建筑,都是一种随时代而变的城市山水。近年来,他一直在探索用中国画独特的视觉形式,开拓中国画城市表达的新境界。也正是凭借《上海》《浦东》《初心》《潮涌东方》等一系列画作,他的画作既保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散发出当下的社会气息,打开传统中国画的创新空间,也打开与百姓大众的共鸣连接。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汪家芳也深有感触且备受启迪。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自己正是想在绘画创作中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体现出一定的升华。“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作品其实无不烙有时代的印记,只不过此前人们可能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技法层面,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精神与哲思。这种来自传统的山水画精神,需要今天的画家将其延续到当下。我们不仅仅守住笔墨、技法,更要守住画中的精神意味,焕发的正能量。”
在汪家芳看来,艺术应该承载时代精神,他一直想挖掘画面背后的精神内核,让其既能体现历史的经验,又具有面向未来的哲思,真正能够流传下来。于是人们看到,在汪家芳最为人熟知的巨幅国画《上海》中,画面串联起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红色历史传统以及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渲染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重属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初心》中最为令人动容的,是穿透一众红色地标的那缕曙光,照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而不改的初心。
据汪家芳透露,接下来他打算着手创作一组约50幅小画,目前已在起草小稿。这组作品依然以上海为主题,却不同于以往的宏大,一幅画讲一段小故事。画弄堂里、居民区的烟火气,画赛车场、电竞馆的未来感,也画新与旧的有趣碰撞,例如行走在永不拓宽的马路上,转个弯就瞥见壮阔的高架桥,又或者饱经沧桑的优秀历史建筑与摩登现代的陆家嘴三件套“同框”。艺术表现手法上,他也有意一改此前较为写实的方式,尝试以更为自由灵动的水墨,创造更有意趣的精神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汪家芳坦言,这些话无疑是文艺工作者前行的澎湃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推进文化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作者:范昕
编辑:傅璐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