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学人访谈录】
台湾“中研院”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钱永祥:
社会急速变动使价值和规范无法成型(之三)
本报记者 李纯一
文汇报:您在自己的讲演中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现代社会,一个人感知别人的痛苦变得越来越难,人们对周遭人的痛苦产生了麻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钱永祥:这样的问题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一个社会要让每个人都获得基本的安全感,人心就会比较平和、宽厚。一个社会,当然会有人处境不好,如果社会能够合作,让这些人即使处境不好也不至于没有生存机会,这对人们的互相不信任会有减缓作用。台湾以前也是大家不信任对方,互相敌意,到了邮局,任何排队的场合都抢成一团,所以有人说,台湾人都有逃难心态,惟恐落到后头。后来我们发现,那不是台湾人的心态有什么问题,而是环境造成人们没有安全感,落到后面就会处境不利。这同社会保障机制有很大关联。
说到底,社会资源怎样公平分配,不单单是出于道德的考虑,也有现实的考虑,因为公平分配会带来社会稳定。
文汇报:回到启蒙运动,由于启蒙运动导致的“祛魅”,使得人们对宗教不再敬畏,这是否会带来道德的约束力不断受到削弱?我们是否可以把今天道德衰退的现象归咎到启蒙运动?
钱永祥:道德衰退是很普遍的现象,即使非基督教的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启蒙运动破坏了我们对神的信仰,对宇宙秩序的信仰,它的冲击是否一定导致道德崩坏?我看不见得。有宗教信仰或超越性秩序的信仰,也许容易建立起一套道德秩序;问题在于,如果没有了那套信仰,人类的道德秩序究竟如何建立?
造成今天道德崩坏的原因,与其说是宗教世界观的崩溃,不如说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人口流动、职业流动等,使今天的人们不再基本上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和秩序里了,每个人原子化得厉害。社会快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新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要求人们如何去行动,我们不晓得。比如,现在“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很受关注,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金融界完全没有了商业道德和伦理,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这些人呼风唤雨动辄就是几十亿美元,他们的角色是全新的,不再像过去以制造业为本的资本主义那样,资金的募集、使用和回收都有一套固定商业规则。这是大规模急速变动的时代,任何东西都难以沉淀下来,价值和规范也就没法成型。
这个时候我到这里来讲动物伦理学和道德进步,也不是无的放矢。怎样对别人的痛苦更敏感、更关怀,这是很容易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不用去讲安身立命,只要社会上多一些人用这种心情看事情,有安定的心灵,社会就会更好。
文汇报:对于“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好像还是没有很多的思想家在讨论,是否因为思想家们在金融领域的知识不足以给出完备的应对之道?
钱永祥:美国现在的问题,看“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标语,就可以明白。他们的愤怒一是针对美国的银行家,另外是针对美国的政客,认为政客被金融家收买了。美国的病根并不是在于它有资本主义制度,而在于这个制度里面的贪婪牟利之心逐渐渗透了政治体制和政治过程。德沃金有过一篇文章叫作《金钱:美国民主的诅咒》。他认为美国民主的最大问题,是金钱力量的渗透;这也就是今天华尔街的情况。权力与金钱的结合成为金权政治,伤害了资本主义本身,也伤害了民主政治本身。这样就会使政府的独立性丧失,就像美国国会倾向华尔街那样。而之后,就会有像这些自称代表美国99%的人站出来了。
文汇报:启蒙运动之后出现了知识膨胀、技术扩张,但与此同时,反智主义倾向似乎也很强烈,在美国社会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什么会出现与启蒙运动的主旨大相径庭的这类倾向呢?
钱永祥:启蒙运动的缺点其实正在这里。它把理性和知识推举到那么高的地步,认为所有人间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理性来解决。这不是理性主义,而是对理性的崇拜和迷信。启蒙主义在这里犯了一个大错,其不仅仅表现在宗教狂热分子身上,也表现在科学主义身上,即相信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理性来解决。所以,反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反智的、蒙昧的,一种是把智当成唯一可靠、可信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我们必须回到伯林那里,采取多元论的立场,也就是说,人生有很多领域,理性和知识所能处理的只是其中某一块,这部分的问题要尽量按照理性方式来处理。但是人生还有很多问题不是纯粹用科学理性就能解决的,这时,我们就要尽量扩张理性的概念。伦理学所讨论的理性就完全不是科学式的理性。
文汇报:近日您也会就“儒家与自由主义如何在分歧中寻求共识”这一问题与其他学者展开对话。在道德重建问题上,人们提出不少口号和方案。很多人还是觉得儒家的礼义廉耻、反求诸己之类的道德要求更显亲切。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是否还是应该回到儒家,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心性?
钱永祥:我很认同礼义廉耻、反求诸己这些观点。儒家对人和社会交往的要求,都值得追求。但儒家有两个基本的限制,一是儒家不能承认所有人的平等。今天的时代是每个人都平等的时代,一个人不能因为才智较差而导致其作为一个公民在地位上较差。此外,儒家有一套做人的标准,成为君子和圣贤的标准如果要使社会成员都能接受,其实非常困难。多元社会寻求重叠共识,它的出发点,就是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共识的结果有认同,这其中的程序不能省。而儒家恰恰对于这一共识形成的程序有所省略,当然,遵循这套程序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儒家的。
刊《文汇报》2011.10.17
责任编辑:李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