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字不识、顾家带娃的泼辣妇人,在战火之中越发坚强与勇敢,最终以大无畏的精神牺牲自己和家人,从而护住了全村老小与八路军的孩子。配合铿锵的梆子唱腔,动人故事让不少观众洒泪现场。作为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重点扶持剧目”之一,山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创排的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昨天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戏实验剧场上演。
主角人物并非一出场就是英雄,赵氏原本只是一个从未走出过太行深山,只为在乱世中求生存、顾小家的底层农妇。全剧通过对她细致入微的工笔刻画,凸显赵氏人物的转变与成长。最开始的她虽然本性善良、持家有道,但做事看问题有些偏狭。正是在经历侵略者在战争中犯下的种种罪行,亲眼目睹老支书张伯为保护她和一家老小的性命牺牲后,她的精神才得到一步步洗礼,在悲愤与感动中逐渐成长、坚强,在于敌人的斗智斗勇中,她最终为保护全村人,牺牲小家被敌人活埋,救下了全村百姓与八路军的孩子。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评价这部作品是“一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戏。编剧把故事打造得很完整,情节很集中,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尤其是陈素琴在剧中饰演的赵氏,人物刻画非常爆满,她在与日寇斗争中由胆小怕事锻炼为勇敢担当,并且慢慢地有了智慧有了胆识,这一转变很扎实很可信。”
饰演娘亲赵氏的陈素琴是“梅花奖”得主。作为剧院的“台柱子”,凭借宽广的音域与扎实的表演功力,赢得不少关注。过去素以扮相靓丽著称的她,此次甘愿“扮土”,塑造一个未见世面、却精明爽朗的农村妇女形象。比如陈素琴在“追赶铁牛”一场,在舞台上大步流星,用甩动臂膀的身段设计,表现赵氏的急促紧张。一连串翻身、蹦子、劈叉配合,令人目不暇接。在唱腔处理上,她没有为了炫技而处处“飙高音”,而只是将梆子声腔特色的高音放在重点唱句中。在为她一家牺牲的张伯坟前,陈素琴为赵氏设计了一大段自诉身世、感念恩情的唱段。以清板起唱,渐入佳境,随着情感的层层递进荡涤心灵。
上党梆子与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并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上党梆子传唱于山西省东南部。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此次演出《太行娘亲》的山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是演出上党梆子的重要院团。其前身为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始建于1938年,原名太行胜利剧团。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李婷
图片:山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