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零关税后,进口抗癌药价格将大大降低。图/东方IC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中国人为什么吃不上新药?”———曾经这是患者之痛、医生之急、行业之忧。如今,国家利好政策不断,这个长期困局正在往疏解的方向走。
“国内外药物市场互通能给很多病患带来希望,肿瘤晚期病人是等不起的。”失去了母亲的王先生说。两年前,他的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针对这类癌症的新药当时已在美国上市,但国内未上市,就在确诊两个月后,这位母亲便离世了。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抗肿瘤药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靶向药物、免疫制剂推出,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快速扩张,新药研发捷报频传。可现实是,面对国外的“救命药”,大量中国病人“望药兴叹”———国外上市的抗癌新药进入我国时间长、种类少,受益面十分有限。
如何让更多中国肿瘤患者及时用上“救命药”?记者走访三甲医院、药监卫生部门及医学、法律专家,探讨一种可能性:抗癌新药进口何时不再“慢半拍”?
“望药兴叹”
自1982年工作算起,上海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已与肿瘤打了36年交道,肺癌患者是他最常接触到的病人群体。
“在上海,每年约七八千人被确诊患上肺癌,全国每年约七八十万。”韩宝惠说,随着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很多早期肺癌患者被筛出,并获得及时手术的机会,治愈了。而另一部分人没那么幸运,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患者。
韩宝惠接诊过一个60岁的男患者,2014年确诊为肺癌晚期,当时服用第一代靶向药物治疗,两年后出现了耐药,2017年出现脑转移,他急需用上针对这个靶向药耐药情况的一款新药,但这个药尚未在国内上市。该患者最终托人去境外购药,吃上了药,活到今天,病情稳定。
“这名病人是幸运的。他是公司老板,能支付昂贵的药费,在境外也有亲友,有购药的稳定渠道。”韩宝惠注意到,经济实力强的患者到后期都会选择境外治疗。在仁济医院、瑞金医院等上海其他三甲医院,记者获得类似信息:去香港购药、看病的肿瘤患者很多。医生注意到,美国、欧盟等批准上市的新药,很快就能在我国香港买到,“香港医院还能协助病人将肿瘤样本送到美国做基因测试,以确定肿瘤特性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一万人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万例,死亡病例约229万例。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杀手”。
“一上市,已过时”
据英国《柳叶刀》统计的2010年至2014年全球各地区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数据,其中肺癌在中国五年生存率为19.8%,美国是21.2%。
“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国内的肿瘤晚期患者多些,国外的早期患者相对多些。”不过,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认为,抗癌新药的缺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海外新药要在我国获批上市,有着一条漫漫长路。
2016年,70多岁的杨阿姨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建议她服用克唑替尼(一种靶向药物)。经过一年半的治疗,杨阿姨出现了耐药反应并伴随骨转移、脑转移。针对这种情况,阿雷替尼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这个2015年在美国上市的药品还未引进国内。找不到代购渠道,不到两个月,杨阿姨离世。
“希望能少一些人经历我们所经历的。国内外药物市场的互通能给很多病患带来希望,因为恶性肿瘤晚期病人是等不起的。”失去了母亲的王先生对记者说。
当今,国际上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迅速,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由于境外上市药物进口在我国需要重新进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阶段及药品审评审批环节往往耗时长,到真正进入国内临床使用,需要更长时间。有人说,海外“救命药”“保命药”在国内上市不止“慢半拍”,甚至“一上市,已过时”。
踏出国门为“搏命”
吃不上“救命药”,有没有其他生机? 目前,患者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和医生发起的医学研究,这通常都是免费用药。不过,通过这种方式获益的人群很有限。数据显示,在中国进行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临床研究项目数量不到美国的1/5。因而也有患者戏言,想当试药“小白鼠”也不容易。
这成为海外就医的最大卖点。2017年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近年来,每年约50万中国人去海外就医,寻求的医疗产品以癌症等重病治疗为主,占比超四成。
个别媒体、朋友圈传阅的个案加剧了患者对国外新上市抗癌药的渴望。记者从瑞金医院、仁济医院、肿瘤医院等医院的肿瘤医生处获悉,在收治的经济条件较好的肿瘤患者里,超半数会询问:“海外有没有机会?”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去海外就医的。还有一些患者寻求从印度等地购药,朋友圈、网络论坛上形成了“黑市购药”的地下链条。“很多患者没有渠道,只能上网搜集信息,买到假药的也不在少数。”王理伟感慨,肿瘤晚期患者根本耗不起,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他们都不愿放弃,“但药品代购水太深,很多患者到最后也只是寻求个心理安慰。”
另外,按我国药品监管相关规定,在国内未上市的新药都以“假药”论处。患者从境外自行购药并服用,自行承担用药风险;但也有一些肿瘤药需注射用药,于是就出现了医生冒着风险给患者用药的情况。
“我很清楚,这是国际治疗‘金标准’,药一用下去,人就好了。但我给患者用药,就是非法用药,可我又不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等死。”一名三甲医院的教授很苦恼。
这样的“非法用药”在三甲医院、民营医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大家普遍采取全程“不开医嘱,不留痕迹”的做法。但医生清楚,这对医生、医院、患者,都风险很大。抗癌新药能否提速进口上市?在医生、医院、患者这三方看来,都到了“等不起的要命节点”。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见习记者 李晨琰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