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总是被衣服摩擦到的那颗痣切还是不切,带着这样的纠结,家住新泾社区的李阿姨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走了一趟,没想到竟有“意外收获”,得到了一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专家给出的诊断建议。
原来,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并且最近还用上了“新式武器”——一款老年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只要把通过皮肤镜获取的患者图片、症状描述等上传到手机上的一款应用程序里,就能立即得到辅助诊断结果,如果想进一步寻求专家诊断建议,还能通过人工智能“连线“华山医院皮肤科,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就不用为了皮肤问题来回奔波了。”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蔡民强医生有点小兴奋。
▲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民强医生
蔡民强医生直言,选择去哪里看病,患者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满足自己的“信任感”,他们愿意去大医院排队,就是相信“大品牌、大专家”。如今,在基层门诊中运用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患者可以得到基层医生的诊断,人工智能给出的辅助诊断结果,如果基层医生依然“吃不准”或者患者还有疑虑,那么通过系统内的远程协作模块,就能得到华山医院专家团队的诊断建议,这是现实版的一举多得。
像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内共有200多家。
2017年10月,华山医院皮肤科牵头,与来自29个省、直辖市的100多家三级医院皮肤科共同建立了复旦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合作联盟,华山医院皮肤科医联体也正式成立,全国各地2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加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教授告诉记者,华山皮肤科医联体会按照“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专病医联体合作机制,建立专病门诊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合作研究。
华山医院皮肤科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起了庞大的合作网络,如何让这个网络不断优化,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了新的课题。“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赋能,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科技手段就可以为医联体赋能。”徐金华教授和团队找准了方向。
▲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教授
今年3月,由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及优麦科技共同研发的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在北京成功发布。该系统目前在皮肤肿瘤良恶性识别率可达85.2%,皮肤肿瘤疾病识别率为66.7%。徐金华教授正是CSID项目的顾问之一,华山医院皮肤科此番上线应用的老年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也是优智AI产品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华山医院皮肤科积极参与到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的项目工作中,也正是通过这一项目的支持,我们的人工智能工具才应运而生。”徐金华教授表示,一方面基层医生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得到辅助诊断结果,这一人工智能本身就凝结了包括华山医院皮肤科在内的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该工具的落地应用将赋能华山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华山医院皮肤科的学科优势也将进一步发挥,并成为远程诊疗中的质控中心。
眼下,华山医院皮肤科与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开展协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在华山医院皮肤科医联体内推广“新泾经验”;这款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工具的研发也在继续,不久即将覆盖更多病种。
作者:陈青
图片:华山医院提供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