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中心正在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在上海市中心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车的平均反应时间只有12-13分钟,在全国居于领先。2018年上半年,本市全市出车40.3万车次,救治36.5万人次。这是记者今天从市卫生计生委获取的消息。自《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实施以来,上海推出一系列举措提升院前急救能级和保障水平。目前,全市拥有急救分站157个,正向3.5公里半径服务圈和3万人一辆救护车配备标准的规划目标稳步推进。
至2020年,本市将建成一个平面急救站点布局完善、立体急救门类齐全、硬件配置国内领先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一支与特大型城市运行保障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院前急救队伍;形成市与区一体化、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日常急救与应急救援一体化、陆上与水面空中急救一体化的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务模式,全面提升院前急救体系对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服务能级和保障能力。
近年来,上海市院前急救事业先后被列入市政府实事、上海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中。为全面提升本市院前急救的服务能级和保障能力,上海印发了《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的五项配套政策文件。同时,201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也为院前急救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
▲接线员在“120”调度中心接听电话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发展迅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眼下,全市加快急救基础与管理建设,以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为基本标准布局急救站点,按照“3万人一辆救护车”标准统一配备高性能底盘型救护车辆,目前该类车辆总数已经达到急救用车总数的45%,确保了急救车的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与舒适性,更适合本市高强度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全市拥有急救分站155个,平均每两个街道(乡镇)就设有一个,院前急救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为了提高急救质量,全市建设了覆盖中心城区所有救护车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病历的操作移动化、信息数字化和管理精细化。并开通了院前急救收费的移动支付平台,解决了老百姓对于院前急救收费只能通过现金支付的单一模式带来的不便。
急救人员不足、流失严重,过去,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院前急救事业。随着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和一线急救医师待遇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人员问题得以缓解。全市现有院前急救医务人员910人,比两年前增加了近50%。其中,有109名医生是今年7月新入职的“新鲜血液”。目前已连续三年、近200名毕业的定向培养医生进入急救体系工作。
为确保“120”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不受干扰,本市还开通了“962120”康复出院专线,并为有送回家需求的市民提供预约服务,目前预约服务已覆盖到11个区。开通三月有余,出院专线业务高峰期预约率已经超过了75%,用车市民积极通过短信与微信反馈途径为获得的便捷送回家服务“点赞”,满意度超过了95%。
作者:陈青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邢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