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呈爆炸式增长: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2010年的11.6%。区区30年间,为什么中国人就变得这么容易得糖尿病了?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专家们的解释是: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得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而近几十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基因依然在开放着,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也就是说,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这种吃法会让人没吃几天饱饭就变胖,患上糖尿病。
原来是下田种地,现在种地少了,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但近年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此外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所以,现在更提倡的是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就知道瘦,而不知道肌肉!
中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其实,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向来鄙视“肌肉男”!
“四肢发达”始终不是褒义,人们更认同斯文纤细的“白面书生”,不像欧洲,让“秀”肌肉的雕像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观念导致的肌肉不发达,或者说,肌肉欠缺锻炼,也是中国人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为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肌肉在降糖。从这个角度上说,年过四十的人,要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为的就是给未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预留空间。
长肌肉的办法就是适度的负重练习。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话,最好还能保证每周两次的负重,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总之你要感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图据CCTV1《开讲啦》
>>>相关链接
糖尿病是“祸”?
10年老糖友用事实证明,糖尿病也可以是“福”
当我们一提到糖尿病,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不死癌症、终生疾病、人生没希望等等。这大概是绝大部分人的想法,很多新糖友的救助贴大致内容也都是悲观的。如:患了糖尿病是不是就会瞎眼、截肢;20多岁就患糖尿病了,未来还有希望吗……
确实,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相当大,这很难让我们把糖尿病与乐观一词联系在一起。
不过这里要分享的一位糖尿病友心得,他用10年时间证明了糖尿病也可以是“福”:
黄先生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他帖子的题目是《自从我患了糖尿病,同学们都不让我参加聚会了》。咋一看,很多人都会以为是黄先生因为患糖尿病,而被同学给嫌弃了。仔细阅读后,发现是因为黄先生比同学们活得都健康,人也显年轻,让同学们嫉妒了。所以黄先生的同学才开玩笑讲,以后不能在让黄先生聚会了,每次聚会都受刺激。
确实,一般人到40岁以后,体型开始发胖,人也开始显老。根据黄先生自己介绍,他在30多岁被查出患糖尿病的时候,人也是偏胖的,那时候人也不爱运动,饮食习惯也不好。可是自从患了糖尿病以后,他并没有像其他糖尿病友那样,消极面对。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糖尿病,开始了健康饮食和每日规律运动的控糖之路。10年过去了,同学们都已发福,显胖,年龄也写在脸上。而黄先生却感觉比10年前显得更精神、更年轻了。
那么黄先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那些老话,良好心态、控制饮食、注意运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情况:
1、饮食
食物凉一点、硬一点,对血糖影响更小。
这里黄先生也分享出了他个人总结的小经验,他表示:米饭和面条稍微冷一点和硬一点,餐后血糖要低一些。相反,蒸着吃或者煮的太烂的食物,吃进去后,餐后血糖更容易升高。
这个其实也容易理解,蒸煮越烂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更容易吸收,这样餐后血糖自然也容易上升。
另外,黄先生也提到,面条加一点素菜,既可以饱腹,也可以更有效降糖。
2、运动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舒适运动
黄先生表示糖尿病友运动,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能跑1-2公里,后面慢慢加大运动量。但也不是说运动量越大就越好,以自身舒适感为宜,太过疲劳也不行。
根据黄先生自己做的坚持运动前和坚持运动后的血糖对比,他表示运动后血糖确实降低了很多。
3、调整心态
糖尿病友心态好,疾病就已经好了一半
在文章开头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大部门糖尿病友在面对糖尿病的时候,都是悲观的。经常问的就是能活多久,会不会截肢等问题。不过黄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是糖尿病强迫让他走上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比其他人要花上大几千、甚至上万元去养生、去保养,要来得更实际、更有效。
而且,黄先生对糖尿病看的特别开,他把糖尿病当成了不幸中的万幸。糖尿病既不用住院,也不用卧床;不用哀悼、也不必插管。这真的已经很好了,而且自己仍然能享受美食,虽然不敢多吃。还能跑跑步,享受健康的生活。这相比那些长期卧床的人来讲,已经很好了。
引用黄先生的一句话:糖尿病虽然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它却不会让你马上有生命危险。那糖友为什么不能在现存的条件下,去做的更好,去实现更健康的生活呢?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健康时报、人民日报、百家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