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健康生活”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京沪连续两年稳居前二……今天,由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浦江健康科学研究院共同撰写《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对2017年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指数进行了评价分析,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青海、新疆、海南、内蒙古、天津、江苏位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健康生活综合评价前10位,北京、上海已连续两年稳居前二,长三角有三省市进入前10名。
该报告从经济保障、公共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环境、医疗卫生等多指标,对维度对全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进行了评价。这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均为参考指标。
从区域分布来看,在城市健康生活指数综合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有34个,占总数的68%。
2017年,东部地区城市健康生活综合指数平均得分41分,中部地区35.03分,西部地区35.78分。
今年的蓝皮书还显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开始凸显,地区发展不平衡得到进一步缓解。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表现尤其突出,武汉从2016年的第16名跃升为2017年的第6名,整整提升了10个名次;长沙从2016年的第14名跃升为2017年的第8名,提升了6个名次。
专家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整体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随着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中西部地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也逐步显现,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人居环境水平等普遍获得提升,而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龙头引领作用。
2016年,中国城市健康生活综合评价前50强中(去除4个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占了21个,其中省会城市有10个,分别是:乌鲁木齐(第11名)、昆明(第12名)、长沙(第14名)、武汉(第16名)、成都(第21名)、银川(第24名)、西宁(第36名)、呼和浩特(第46名)、南宁(第48名),占比20%;前100强中中西部地区占了49席,其中省会城市有14个,占比14%。
2017年,中国城市健康生活综合评价前50强中(去除4个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就占了17个,其中省会城市有8个,分别是:武汉(第6名)、长沙(第9名)、成都(第19名)、郑州(第25名)、南宁(第29名)、银川(第41名)、西宁(第49名)、呼和浩特(第50名),占比16%;前100强中中西部地区占了37个,其中省会城市有12个,占比12%。
与2016年相比较,入围前50强和前100强的省会城市数量虽有所下降,但有2个城市进入了前10强(武汉、长沙),而2016年一个没有。
专家分析,环境健康指数、文化健康指数和医疗卫生指数的表现,对2017年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健康生活指数综合评价的贡献度最大。
从评价指标得分来看,经济保障、公共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环境、医疗卫生这5个一级指标中,环境健康指数的得分均值连续2年都是最高的,达到60.37(2016年为68.74),这提示环境健康的地区差距在持续缩小,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及关注热度使得城市建设越加重视人居环境的绿化和保护。
不过,经济保障指数的得分均值仍不高,只有25.41,差异系数为12.88%,提示地区差异比较大。专家分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在经济保障上处于弱势,这导致经济保障的区域差异也较为显著。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均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经济保障水平,这是“健康中国”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础。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