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奶爸”江先生说起寻找母婴室的经历就哭笑不得,他曾在一家新商场“遛娃”,孩子撒欢没多久就大哭起来,原来是得换尿布了。江先生抱着孩子想找母婴室,却发现母婴室设在女厕所里……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母婴设施成了亟待补齐的城市公共服务短板。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有关改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现状的建议,在会场内外引发热议。
消费新需求,待“填空”的公共母婴空间
出门先查母婴室,这是陈女士选择周末出行消费“坐标”的重要考量。去年,陈女士“升级”为母亲,并成为坚定的母乳喂养者。“商场要是没有母婴室或条件不好的,我宁愿不去。”陈女士坦言。
如此需求大有增长态势。“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女性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哺乳期带婴儿出行的女性日趋增多。”
狄文注意到,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新一波“婴儿潮”来袭,对母婴空间需求还将增加,问题是公共场所似乎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2018年,一份对上海182处公共场所的随机调查显示,建有母婴设施场所的82个(配置率45.1%),建有独立母婴设施的场所71个(独立配置率39.0%),“覆盖不平均”是母婴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
“需求升级”的背后,也是城市对文明的敬意
面对这样的“需求升级”,商场“嗅觉敏锐”,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母婴室正悄然成为大型新商场的“新标配”。
走进静安嘉里中心的母婴室,体感温暖,约三四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次性尿不湿、隔尿垫、护臀膏、润肤乳、奶瓶加热器等一应俱全,墙壁上还贴有可爱的卡通贴纸。“一定是生过娃的妈妈参与设计的。”正在使用母婴室的一位妈妈对此赞不绝口。
在嘉定新城,去年底开业的中信泰富万达广场在每层楼都设置了母婴室。母婴室内置婴儿尿布交换台、婴儿护理座椅及两个小圆凳。保洁阿姨说,此前有顾客提意见称,“母婴室内没有座椅”,这就是新添置的。
“婴幼儿不会理智、克制地表达,比如,吃奶、换尿片,孩子立时三刻发出需求,倘若难以快速找到私密的母婴空间,家长会遇到难以言状的尴尬。”陈女士直言。
“需求升级”的背后,何尝不是一座城市对文明的敬意。狄文对陈女士的感慨深以为是。在他看来,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止于光鲜的建筑“外壳”,母婴设施的配置和建设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息息相关。
建议2020年出台公共空间母婴设施“上海标准”,引领全国在呼吁提升配置率的同时,作为医生的狄文也注意到,现有母婴空间的环境质量、设施配置水平不一。比如,有的母婴室卫生条件堪忧,基本无人清扫,一些母婴室与残疾人洗手间共用,有的长期“上锁”……
就母婴设施的“内涵建设”,意见亦五花八门。在部分商场,母婴设施放在女厕所里,遭遇爸爸们的“吐槽”;在一家高档商场,母婴室堪称豪华,但有妈妈跟记者抱怨“射灯过亮”,换尿布时,得让老公全程遮住孩子的眼睛……需求当然众口难调、永无止境,那么,母婴设施建设能否有些基本标准?
狄文建议,在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的同时,制定母婴设施建设指南,统一设备配置。比如,设置母婴休息室、护理室、哺乳室,分割空间既保证了一定的私密性,也能让父亲加入育婴环节;设置尿布台、水池、消毒器等,满足基本卫生需求;在区域分布上,可借力“互联网+”,让消费者通过手机App等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母婴设施点。
“建议2020年,申城率先出台公共空间母婴设施的‘上海标准’,引领全国。”狄文说。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记者 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