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西医医院、具有175年历史的仁济医院在医院院区里揭幕一座取名为“合信亭”的中国传统花园凉亭,追念光荣历史、医者初心、医患同心的过往,同时启动“仁济精神再讨论”,仁济医院希望通过这个载体,创新拓展医患沟通的平台。
这座精致的凉亭内放置了仁济医院官方订阅号和服务号二维码,让患者朋友在亭内休憩之余,通过手机向院方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使合信亭成为医患沟通的无声平台;同时也可通过手机预约挂号、查报告、手机导航等,进一步改善就医体验。
2018年经全院征名,这座凉亭被命名为“合信亭”。“合信”一词最早出自《淮南子·泰族训》,“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意为“诚信应如四季运转一般准确无误”。
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郭莲谈到,汉字“合”意为医务人员精诚合作,汉字“信”则表明医患之间应有的相互信任,这次医院决定将凉亭取名合信亭,寓意医务人员将始终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信仰,医患双方通过精诚合作与互爱互信,共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她同时谈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也是仁济医院建院175周年,如何深化并进一步凝练与传承仁济精神,是摆在仁济人面前的崭新课题,通过开展仁济精神再讨论,探讨“仁术济世”的精神内核,就是希望于岁月的打磨中积累内涵,于时代的创新中改革发展,奋力开拓医院发展新局面。
巧的是,“合信”也是仁济医院第二任院长本杰明·郝伯森(Benjamin Hobson)的中文名。他于1851年-1858年间编译了我国第一套西方医学专著《医书五种》,对我国乃至亚洲的西医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仁济医院原麻醉科主任杭燕南教授、胃肠外科主任曹晖、特需科护士长严玉茹分别代表老中青三代仁济人发言。
杭燕南教授以老仁济人的身份嘱托当代仁济人,要将“仁术济世”的精神和优良的传统永远传承下去。
曹晖教授表示,他眼中的仁济精神是“中西互联,开放包容”的,仁济精神就如这“合信”二字的由来,是中华文化包容、并联西方文化的良好体现,这促使仁济成为了最早推动西医在中国长足发展的医院。他希望,仁济人对未来能居安思危,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实现转型发展。
严玉茹希望,通过仁济精神再讨论,让新一代护理人传承护理前辈留下的优良传统,用真挚的情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人类的健康奋斗。
▲仁济医院老病房(历史资料图片)
据悉,“仁济精神再讨论”将以座谈会、我和我的祖国歌唱比赛、院史论坛等多种形式,对“仁术济世”的仁济精神进行多层次的探讨,以汇众人之智,助力当代仁济人攀登医学新高峰。
作者:唐闻佳 袁蕙芸 黄敏婕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