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分子就像是你的双手,左手和右手不能完全重合;分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合时,该分子就是一个手性分子。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氨基酸、蛋白质、糖、DNA都是单一手性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林国强院士为120名高中生带来“手性与自然”主题报告。
5月2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第四期的开学典礼上,林国强院士围绕自然界中的手性现象,从天然产物结构与合成、生物催化反应以及中医药手性药物研发等多方面入手,将在场学生带入神秘有趣的手性化学世界。
“信息激素如何用于棉花虫害防治”“有些果实为什么鸟儿不吃”“红景天、紫杉醇、芹菜甲素等药物成分的合成”……林国强院士结合生动实例,让高中生们充分领略了有机化学的魅力。
随后,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建新教授为学生作了“中医药与科学的对话”主题报告,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等方面介绍了中医药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成果,让现场学生充分领略中医药科学的魅力,希望大家在心中埋下一颗“中医药的种子”。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是市科委和市教委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社区等多方资源、跨界联动,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人才而开展的重要工作。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入选上海市首批2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面向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构建”获得了上海市科普贡献奖一等奖。
以“兴趣驱动、过程为重、实践指导”为原则,助力青少年科学研究探索,该工作站以大学公共平台教学实验中心为依托,设置的创新实践课题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由知名专家教授领衔指导。
目前,工作站每年有120名高中生进入、开展不少于40课时的中医药知识学习和科学创新实践,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将组成10个研究课题组。学生们开展的课题内容丰富,比如中药葛根总黄酮的提取与醇沉工艺、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中学生体质测试及舌面脉特征研究、基于中医经络的传统保健方法的体验及相关实验等。
往期学员、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胡嘉玥同学在实验记录里写道:“我很认同上海中医药大学胡鸿毅在开学典礼上所说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学着西方先进的东西而全然放弃自身的特色与精髓,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先进者的后面,永远无法超越。科研对我而言,从此变得灵动了——因为我想,我看到了人文传播的另一条光明大道,也看到了与人文结合的中国科学事业更加有力的振翼!”
第三期工作站上海市进才中学杨书缦感慨,工作让她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一直以来认为中医药偏向保守,但经老师的讲解、博物馆的了解、课题的开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发现中医其实一直在发展、且在现代医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对本次研究内容有了更加深厚的兴趣,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学习中学习更多。”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