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端午节了,你有没有注意到,粽子已经“活跃”在你的餐桌或是眼前。红枣粽、蛋黄粽、腊肉粽……各种口味的粽子,让你欲罢不能。但是,吃粽子也有讲究,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哪类人群应少吃,各种注意事项的背后,都在强调科学饮食。记者专门采访了医学专家,为你科学食粽支招。
把粽子当早餐吃 下午腹部还有饱胀感
端午节,不少人家里包了很多粽子,早饭、午饭甚至夜宵就吃个粽子。
但是,很多人都感觉,早上空腹吃完粽子,一天都不太容易饿,即使到了下午,腹部都还有饱胀感,这是怎么回事?
对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专家张庆介绍,空腹吃粽子会使糯米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刺激胃酸的分泌,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复发。另外,张庆还提醒,睡前也不宜食用粽子,会因消化不良影响睡眠。不仅如此,粽子对脂肪的“贡献”,恐怕也会让减肥一族后悔不已。
吃粽子时最好配蔬菜 趁热吃更易消化
众所周知,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张庆告诉记者,糯米粘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过量食用,易引起腹胀不适。那么,如何来避免空腹吃粽子或吃完后不易消化这些问题呢?
张庆表示,可以搭配食用一些白萝卜水或麦芽水,来促进消化,也可以食用一些青菜、木耳等具有通便功能的食物。当然,也可来一份水果,增加纤维质。值得注意的是,粽子切忌与冷饮搭配食用,不然随之而来的腹痛、腹胀,可能会成为破坏你端午假期的“罪魁祸首”。
张庆还提醒,粽子一定要在充分加热变软后趁热吃,因为,熟糯米更容易消化,冷了之后粽子会变硬、变粘,更加不易咀嚼。有的粽子里加入了肉类辅料,变冷后会凝结成乳白色固体,不仅口感差,还更难消化。
这四类人慎吃
粽子胃肠肿瘤患者最好别吃
粽子难消化是事实,那么,哪些人群应该谨慎对待这一美食呢?张庆说,首先是老人和小孩,粽子粘性高,老人与小孩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由此产生过多的胃酸,引发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其次,是胃肠道疾病患者,粽子熟后,会释放一种胶性物质,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道梗阻;第三是糖尿病患者,部分粽子含糖量高,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加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或中毒;第四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部分粽子脂肪含量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
不过,粽子也有五大好处,因此如果身体允许,不妨趁此良宵佳节,多吃几个。
粽子的5大好处
1、补气益血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枣,红枣具有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的作用。对消化不良经常腹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
2、开胃健脾
由于天气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苦夏消瘦的现象,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芳香和柔软的糯米,容易使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 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
3、利尿消肿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嗯,还具有历史气息,利尿消湿,活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
4、清热解毒
古代医学家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治疗“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包粽子用的叶子,不仅能给人带来清香,还能提供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煮粽子时会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
5、美白养颜
粽子中的糯米、红枣等均含有美白养颜的作用,是女生们夏日美白好帮手。而粽子香甜可口,使得很多人爱吃。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人民健康网、养生杂志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