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推广和技术革新,通过药物优化治疗和PCI相结合,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得到大幅度改善,但PCI后存在的支架内再狭窄问题,仍严重困扰着诸多心血管临床医生,其中血管重构是影响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的问世,被认为是介入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如何更好的选择大分子蛋白作为涂层药物,更好的靶向抑制血管重构,也成为摆在全球心血管医师面前需要攻克的重要问题。
有基于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徐亚伟教授和彭文辉教授经过五年的研究工作,在血管重构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率先发现天然免疫受体家族的NLRC5蛋白在冠心病和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中广泛表达,直接调控血管重构,而且还发现NLRC5蛋白通过与体内重要心血管及代谢疾病调控转录因子——PPARγ形成正反馈而抑制血管重构。
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研究成果得到国外同行教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将有利于深入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管疾病研究并对未来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特别是该研究发现NLRC5主要是通过其蛋白中的NACHT结构域起主要作用。
徐亚伟教授指出,NLRC5的二级蛋白结构域被证实可以进一步加强常见临床常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在抑制血管重构方面的作用,未来可能作为大分子蛋白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和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接下来,十院心脏中心将进一步开展相关药物研发和大动物研究,与相关学科积极合作,优化和验证相关大分子蛋白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和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为更有效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是上海市心血管重点专科,作为上海地区最大的心脏诊疗中心之一,拥有同济大学泛血管研究所平台和诸多海内外高层次研究员的加盟。
学科带头人徐亚伟教授始终强调临床基础相结合的理念,在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领域陆续发现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重大发病机制和潜在干预靶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心血管急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从预警、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到心脏康复的整体诊疗模式。近年来在转化研究领域中取得多项突破,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ranostics, Hypertension, ATVB等知名杂志发表。近5年来获得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重要疾病联合公关重大项目和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作者:陈青 李晨琰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