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鱼不成席”,鱼是大家的餐桌上少不了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年关将至,中国传统讲究年年有余(鱼),大家吃鱼的频率会更高。说到鱼体内的寄生虫,想必大家都知道,但鱼肚子里还有个部分也绝不能吃!鱼身上这个部位有剧毒,吃一个倒一个。
这个部位就是鱼胆!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称鱼胆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明目,能治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即使鱼胆再苦,不少人也会忍着吞下去。可是,结果呢?每年因吃鱼胆而造成悲剧的事例一桩接一桩!
鱼胆中毒能引起多脏器损害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ICU陆续收治多名因“轻信偏方,食用鱼胆”重症患者,患者均为吃鱼胆后,出现腹痛、皮肤黄染、尿少,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经过诊断明确为鱼胆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鱼胆的胆汁含胆酸、牛黄胆酸、牛黄去氧胆酸、氢氰酸等不同的毒素,其中毒性最厉害的是氢氰酸,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不论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吃下即中毒。
我们常吃的鲤鱼、草鱼、鲫鱼、青鱼、鲢鱼等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因为草鱼体型较大,胆汁多,而且容易买,所以吃草鱼鱼胆中毒的人最多!
鱼胆进入胃肠道后首先到达肝脏,由肾脏排出,在肾脏浓度最高,故以肝、肾中毒为主,临床常表现为急性肾衰和肝损害。尽管目前鱼胆中毒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鱼胆汁毒素能引起脑、心、肾、肝等多脏器的损害。
鱼胆中毒后的表现
鱼胆中毒的潜伏期为0.5-6 h,愈短预后愈差。
初发症状为腹痛、恶心、频繁吐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人头痛、头晕、嗜睡、四肢远端及唇、舌麻木,双下肢肌肉瘫痪甚至抽搐、昏迷,可有心动过速等中毒性心肌病表现。病后2-8d有肝脏损害现象,如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可持续1-2月;1-5 d出现尿少、无尿、浮肿、肾功能异常。
有的病人可发生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便血。溶血时血红蛋白下降,出现鼻出血、球结膜及皮下出血、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可见,鱼胆虽小,但中毒时,危害可并不轻!
鱼胆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首先要立即催吐,可用吐根糖浆催吐,因鱼胆在胃内存留时间较长,72 h内应以2%碳酸氢钠或0.2‰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洗胃,有条件可注入活性炭20~30 g,再用硫酸镁导泻。
保护胃粘膜,延缓胆汁吸收也很重要。服用氢氧化铝凝胶,或服牛奶或生鸡蛋调水200ml,再服植物油100~200ml,以保护胃粘膜,延缓吸收,摄入适量蛋白质以保护肝脏。
一般及对症治疗上,静脉补充5%或10%葡萄糖液及维生素B、C等,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但必须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量出为入。控制抽搐、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禁用对肝肾有损的药物,如有溶血反应,则用维生素K1肌肉注射并输注新鲜血液。
有发生脱水和肾功能衰竭的,应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300~500 mg或地塞米松20~40 mg分次静滴,应用2~3 d,可减轻肾小管及各脏器对毒素的敏感性反应,消除肾小管上皮和间质的水肿,利于肾功能恢复。应用利尿剂如甘露醇及速尿等促进毒素排泄,防治脑水肿,但已形成急性肾衰无尿时,则禁用甘露醇,根据病情及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鱼胆破了如何处理
如果不小心把鱼胆弄破,鱼肉就会变苦,严重影响鱼的味道。鱼胆的毒素,高温蒸煮也不能完全除去。
那么,如何把苦味和毒素去掉呢?
胆汁中产生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因为它难溶于水,所以渗入鱼肉中的胆汁,用水是很难完全洗除的。而含有纯碱的苏打能与胆汁酸发生反应,生成物是胆汁酸钠,它可溶于水。所以弄破了鱼胆后,只要在沾了胆汁的鱼肉上抹些苏打,稍等片刻再用水冲洗干净,苦味便可消除,毒素也随之消失。
这些禁忌,也要注意!
民间有传言认为,鱼胆能够治病,只是现在鱼胆因为环境污染而变得有毒,所以不能再吃了。
鱼胆确实有毒不能生吃,即使有个别人服食了鱼胆而没有中毒,也可能是因为其自身肝脏解毒能力较强出现的偶然现象,并不能证明鱼胆没有毒。
日常生活中不当“自疗”的情况更是常见:
有的年轻人服用何首乌治疗白头发,何首乌虽然是补药,但是服用过多就会引起肝中毒,出现黄疸、肝肿大;还有人听说银杏叶有治病效果,就去采银杏叶泡着喝,殊不知,银杏叶中有上百种成分,一不小心也会中毒。
许多人烫伤后使用酱油和牙膏,以为可以消炎,实际上应该马上使用冰块冷敷或用凉水冲洗,使烫伤表面充分降温后,再送医院医治。
街头打着祖传秘方旗号摆小摊的“游医”也容易埋下不当治疗的隐患,有人喜欢找他们拔火罐、配草药,但高血压和低血压人群都不适合拔火罐。另外,吃饱和饥饿的时候也不能拔,身体虚弱的人如果盲目拔火罐,还容易导致虚脱、休克甚至死亡。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