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
广州的茶楼和茶室
已经很久没有回广州。开放改革后,曾与上海朋友回去过一次。早晨三四点钟,又热又有蚊子,睡不好,我对朋友说:“别睡了,我们饮茶去!”
大家知道,广州人有一早饮茶的习惯,我小时候在广州,早晨三四点钟就听到石板街上木屐踢踢哒哒的声音,大都是上茶楼的。那时候上茶楼除了饮茶吃早点,还谈工作,有人在那里招工,有人到那里谋职。广州店铺职工都有上茶楼的习惯,他们轮流上茶楼,老板、账房先生先去,他们回来后,其他职工轮流去。
茶楼上姑娘们捧着一簸箕一簸箕点心在茶客中兜售,后来改为推点心车了。男招待不断给茶客加滚水,有茶客离开,他数点心盘子向账房先生大声报数,让茶客埋单。真是太热闹了。广州茶楼多,比较热闹的地方就有。第十甫就有陶陶居、莲香楼,都是大茶楼。
我小时候喜欢跟大人上茶楼,吃的东西多,看看野景,好玩极了。茶楼就是闹猛,因此后来有了茶室。
我进的第一家茶室在永汉路 (今北京路) 财厅前商务印书馆对马路,在当时的上海杂志公司楼上。茶室完全仿效咖啡馆,十分幽静,没有女招待端点心兜售,而是在点心单上点点心。茶室适宜于朋友谈天,男女朋友谈心,而与茶楼那种哇啦哇啦大谈工作等等不同。所以茶楼茶室各行其是。如今盛行茶餐厅,茶室应被取代了吧?
广州还有所谓茶居。我已想不起来哪一家茶居,所以无法说明。我想,茶居大概是小型的茶楼吧?
油条炖禾虫
油条,我们广东叫油炸鬼,也有人说应是油炸桧,就是炸那个永远跪在岳坟前的大奸臣秦桧。油条是我从小到老爱吃的食品。我觉得上海油条炸得漂亮,广东油条炸得缩头缩脑,样子不好看。香港油条样子却和上海的一样。
对广东人来说,吃有味粥油条必不可少。前些年我到香港粥店吃粥,叫了一碗及第粥。所谓及第粥,就是粥中有三种猪内脏:猪肝、猪肚、猪小肠等。粥来了,我要油条。店员说,对不起,油条卖完了。吃有味粥而无油炸鬼,太煞风景了。幸亏同桌一位女士说:“先生,别急,我正好多出一根,送给你。”
上海人吃油条兼吃大饼,街上就叫卖大饼油条。广东人不吃大饼,就那么吃油条。
广东人还把油条用到烧菜上。有一个菜大家一定没见过,就是广东的炖禾虫。禾虫是稻田里的小虫,样子就是蛆。到小菜场,你们看见禾虫像蛆那样蠢动,一定十分害怕。可是炖禾虫这个菜好吃极了。炖禾虫是在禾虫中加上榄角、粉丝、蛋,还有就是油条段。广东人爱吃。炖禾虫是这样炖,也可以用这个办法炖鱼肠。我小时候在广州家里就常常炖这个菜,现在想起还流口水。在上海妈妈给我吃过这菜,后来就没吃到过,我老婆是上海人,当然不会要吃这个菜。
有些地方,干脆就把油条作为烧菜的一种材料,也可以用它炒什么,煮什么。
现在上海有不少广东粥店,可是不附带做油条,这是十分可惜的。吃有味粥而无油条,太美中不足了。
旧广州的唱女伶
家乡观念,我想人皆有之。我如今老了,爱怀旧,就爱起粤曲来了。
我小时候总觉得粤剧粤曲太落后,因此不看粤剧,也不听粤曲。大人曾带我晚上去听“唱女伶”。所谓唱女伶,就是茶楼上有一个台,在台上放一张桌子,桌子上点一盏漂亮的灯,唱粤曲的姑娘,即所谓女伶,轮番到台上唱粤曲。这时茶楼已不卖新鲜点心,只供应萨其马等干点心,茶客就在台下听戏,也不在乎吃点心了。没有什么好吃的点心可吃,我当时是个孩子,又不爱听“唱女伶”,就不感兴趣。
当时演唱的女伶有名的是月儿、徐柳仙等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她们唱粤曲用所谓子喉,即平常的声音,而不是粤剧中花旦的尖声。我小时候不爱听,如今却也听得津津有味。我那时候只想吃到好点心,哪懂什么粤曲啊! 因此后来我就不想跟大人去听唱女伶了。
其实在台上桌旁姑娘轮流唱歌的事上海也有。四马路的青莲阁就有这种演出,不过唱的当然是上海流行的歌曲。我曾去观光过一次,不感兴趣,没再去过,而和朋友到楼下的王宝和酒店喝酒聊天。
也就因为年老怀旧,我听起粤曲来了,在手机上听“唱女伶”。月儿、徐柳仙她们又给了我快乐,让我回到广东家乡去。
小时候
我生在上海,广东人,五岁回广州。时在1928年,不过轰动一时的广州公社革命事件已经平息,我当时一点没听说过。这时已进入陈济棠时期。
陈济棠对广州建设是有功劳的。观音山(越秀山) 上建起了中山纪念碑,碑顶原是尖的,听说是由于避雷针不灵,打雷劈掉了尖顶。他在观音山脚又建立了中山纪念堂,非常雄伟,我读小学时曾集体进去参观。
广州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城市,与上海的繁华不同。整个广州没有一家跳舞厅。听说,只是听说,永汉路 (今北京路) 永汉电影院对面的哥伦布餐厅有跳舞。
广州最热闹的地方是长堤,岸边停满小艇,都是水上人家。不过有不少艇是妓艇,晚上就有姑娘在岸边叫:“叫艇吗,过夜吗?”我有一位堂叔就登过这种艇,害了麻风病。
长堤有最大的百货公司———大新公司,今南方大厦。我小时候回乡的渡船就停在那地方。那里还有一家粤华西菜社,大人常带我去吃西菜。还有一家粤派酒家,大三元。当年它卖六元一客的鱼翅,全国轰动。
我读小学的地方在荔枝湾附近,是岭南大学的中小学分校。暑假期间我天天上荔枝湾游水,吃艇仔粥。游泳池连着大江,船只来来往往,卖艇仔粥的就划进来卖粥给游泳者。艇仔粥很有特点,主要是吃粥中加进去的料:鱿鱼、烧鸭片等等。
我的家在西关,这是广州最有名的地段,很热闹。第十甫,上下九有著名茶楼和店铺。中秋节就必买第十甫莲香楼的莲香月饼。平时办喜事也购买莲香的糕饼。这里还有电影院,《渔光曲》 《摩登时代》 等电影,我就是在这里看的。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去得最多的当然是双门底,即永汉路,今北京路。书店都在那里。不过所有书店都是上海开过来的,如商务、中华、广益、世界等等书局。广州自己的出版社一家也没有。广州出版的只是些木刻版木鱼书 (木鱼书是广州的一种说唱) 之类。我小学用的就是商务的课本。
在永汉路跑完书店,我就到商务附近的永汉公园休息,看猴子。那里还陈列着“铜壶滴漏”,古代计算时间的机器。商务隔壁有家太平西餐馆,周恩来邓颖超就是在那里设喜宴的。从永汉公园另一边出来,是毛主席曾工作过的农民讲习所,对门还有一家著名的潮州酒家。
这里除了永汉公园,还有更大的中山公园,我也常去,这公园门口就是著名的旺记乳猪店。广州旧有四大酒家,一家叫西园,就在附近,大人常带我去饮茶。六榕寺就在旁边,我们休息时常去。那里有个六榕塔,在我家天台就能看到。
我家在龙津路旁边,我常跟大人去菜场买菜,就在龙津路许多小吃店里吃粥,吃咸煎饼。
广州有几家演粤剧的戏院:乐善、太平、海珠。我不爱看粤剧,只陪乡下到省城来的乡里去看过。京戏广州是不演的,但可以看到,那就是到大新公司的屋顶游艺场。广州没有上海的“大世界”,大新公司的屋顶游艺场跟“大世界”差不多,有许多节目:粤剧、京戏、电影、歌舞等等。家乡有人出来,我总是带他们到那里去开开眼界。
说到当时的广州,不可不提一下沙面这英法租界。它原来只是个沙滩,是开发出来的。这里成了一个大公园,看珠江,好极了。
游广州自然要上市內的观音山,山上有五层楼是历史性建筑,陈列着古代兵器之类。山上还有酒家,我记得小时初到广州,就随父亲坐汽车上山,父亲的友人在那里请客。
我怀念小时候的事情太多了,现就先写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