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沈万英之前,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方并不太起眼的青绿草,茂盛地长在稻田边的一个角落。沈万英说,千万不要小看这方青绿草,它可是自家青团与别家区分开来的关键。
在沈万英还小的时候,这样的青绿草在田头随处可见,但如今,想要搜寻到它的踪迹却要费一番周折。早在今年2月底,沈万英就开始搜寻起了青绿草的踪迹。她告诉记者,这种草的叶片要比艾草的叶片窄一些,打出的汁液也没有艾草深,而是呈现出一种青翠欲滴的色泽,煞是好看。一丛丛青绿草最喜水边,因此沈万英就专门驱车前往黄浦江畔搜寻。今年的上海雨水格外充沛,江边也变得湿滑难走。她套上雨鞋,小心翼翼地走在湿漉漉的泥地,低头弯腰,一路仔细搜寻。采草回农场后,她再挑选最鲜嫩的部分,洗净、焯水、晾干、榨汁。野生青绿草毕竟数量有限,沈万英也因此十分宝贝她的青绿草汁。采访间隙,她特地舀了一勺青绿草汁让记者闻闻看。绿油油的青绿草汁散发着一股大自然的清甜本味,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纯净之感。
每天上午4点到9点半,是阿姨们包制青团的时间。但更多的准备工作要在头一晚准备完毕,比如熬制豆沙。沈万英没有求方便,购买市面上现成的豆沙馅心,而是再次选择自己熬制。经过长时间熬煮,东北红豆变得软糯起来,但还要经过一个关键步骤才能转化为豆沙——去壳。阿姨们用滤网一遍遍过滤,细腻滑爽的红豆沙才呈现在眼前。让沈万英感到自豪的是,不光青绿草汁是自采自磨的,就连制作青团用的糯米粉,也是自家种的糯米碾磨而成。细腻的糯米粉中加入一点点清水,来回搅拌、揉捏,再小心翼翼地添上野生青绿草汁,原本洁白的粉团立刻染成了翠绿色,与春天的气息呼应起来。
每年的这个时间,都是万英生态农场最忙碌的时候。沈万英常在朋友圈“直播”阿姨们制作青团的过程,“一天大概要做1200多个青团。”她说。除了承接大量的青团订单,农场里自制的米糕也颇受欢迎。为此,沈万英从村里招募了许多制作糕团的能手,熟悉的邻居阿姨在闲话家常中制作着糕团,也将满满心意塞进了一个个糕团里。
沈万英说,糕团在松江本地人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结婚这样的喜庆日子里,新娘就要吃上一碗汤圆,意喻团团圆圆。也正因此,她从小耳濡目染,从妈妈那里学来了一手做糕团的手艺。目前在农场里,会做糕点的除了她这个70后,更多的还是妈妈辈的老人。她说,自己想带给大家的也正是这种“妈妈的味道”。
自从七年前开办了生态农场,沈万英家出品的米糕和青团不仅在松江本地颇有名气,不少市区客户也会专程来这里体验如何制作传统青团。尝过她家青团的人都说,没有过多的装饰与创新,就是这一口青团的本来味道,让他们回味许久。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