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听取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情况的报告,市发改委表示,社会信用体系还存在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措施执行有待进一步深化以及信用服务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等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6月23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这也是全国首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地方法规。
总体来看,上海信用建设发展势头较好,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始终名列前茅,国家举办的各类优秀信用案例、信用实践成果评优评选等活动中,上海均有入围,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近期,一些市场化机构根据用户商业信用行为开展大数据分析并发布排行榜,上海在中国城市信用50强中排名第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有信用工作与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定位、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要求还存在不足和差距:
一是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市信用平台归集的信息中以行政处罚和司法判决等“负面”信息为主,正面信息较少,同时与市场信用信息的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发挥。比如,在发挥公共信用信息价值助力解决融资难方面,银行需要参考中小企业的社保缴纳基数、公积金缴金额度和纳税数额区段等正面增信数据,为其获客放贷提供便利,但是市信用平台归集的信息,以相关事项的状态信息以及企业受到的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等“负面”信息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决策信息的需求。同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信用信息共享和融合不充分,针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画像不够完整,不利于信用预警功能发挥。
二是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措施执行有待进一步深化。《条例》规定“本市建立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社会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特别是对严重失信主体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就相关联事项采取惩戒措施。目前,从信用联合奖惩的执行效果看,存在部分单位响应不够、推进落实不平衡等问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国家联合奖惩备忘录,推出联合奖惩信息系统,建立了名单触发、信息推送、执行反馈的全流程工作机制。但是,由于备忘录法律层级较低或不足,有些部门或单位在实际执行存在顾虑;有单位因为联合奖惩信息系统无法嵌入本单位业务系统,也限制了联合奖惩措施落地。此外,调研中发现有些部门或单位对于违反信用承诺行为的情形,未及时建立被审批人的信用档案和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仍有待加强。
三是信用服务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信用服务机构规模不大,信用产品及信用服务创新不足,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目前全市主要信用服务机构营业收入规模约22亿元,规模普遍较小,品牌影响力不足,参与行业和地方信用建设作用发挥有限,企业征信机构经营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
市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切实抓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提高平台数据质量,充分发挥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的作用,根据当前部门和企业对信用数据的新的诉求,加大与公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行业组织、信用服务企业等提供的市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形成信用大数据库,不断迭代更新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进一步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对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的开放力度,对可公开数据,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双公示”数据,坚持“能公开尽公开”的原则,广泛面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对须授权查询数据,在确保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的前提下,探索通过部署模型等方式,提高公共数据查询的可获得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充实完善“信用上海”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的内容和功能,明确差异化定位,加强宣介力度,不断扩大用户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用户知晓度。特别是在公共信用产品打造方面,除提供统一的信用报告外,聚焦环保、投融资服务、招投标、放管服改革等细分领域,不断推出信用名片、信用图谱、信用预警等个性化信用服务产品。
在持续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方面。失信联合惩戒方面,落实国家已签署的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依托“一网通办”,将严重失信名单嵌入行政审批和办事流程中,实现“逢办必查”;持续开展涉金融、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风险防范;加快研究出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具体办法,建立健全信用修复管理机制,明确信用修复渠道,规范修复流程,及时恢复和改善失信主体信用状况,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在守信联合激励方面,以信用为手段提供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持续推动银税互动、银担合作,实施“专精特新”专项担保、“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等措施,推动“信用张江”、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信用惠民便企“信易+”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住房租赁等更多公共服务、民生领域为守信主体提供优惠便利,促进信用消费。推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文化执法、劳动监察等领域实施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便利企业和群众。
推动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力度,把握金融业扩大开放机遇,在与国际信用服务企业同台竞争中不断提升行业实力。将国内外知名信用服务机构“引进来”,鼓励本地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信用衍生服务,开展跨区域信用服务业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二是鼓励政府部门释放更多用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协助开展重点领域红黑名单认定、信用评价、分类监管、信用惠民、专项治理、信用修复培训等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公共信用信息面向信用服务机构的开放力度,优化数据共享模式,在守住信息安全底线基础上,充分满足信用服务机构的用信需求。同时,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率先用好信用手段开展会员机构信用评价,推动分类管理,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作者:祝越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钱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