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上海首届国际进博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将增设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新片区。
在时隔九个月之后,这个新片区终于揭开面纱。
今天,外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上海临港这样一个虽然小却意义深远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个可能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地区。
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临港“新”在哪儿?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寅: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区域内运输条件非常优越,有海港洋山深水港、有空港浦东国际机场;有铁路,还有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另外还有高等级的内河航道,是国际上同类地区运输条件最完善的。
临港新片区,距离上海市中心70余公里。按照总体方案,先行启动119.5平方公里,这里不但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还具备完善的国际运输条件。
上海的自贸试验区已经有了五年多的实践,在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临港地区也已经开发了15年,目前已经集聚了500多个产业项目,是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接下来,它将承载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命。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 王受文: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是明确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而临港新片区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试点政策的基础上,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用国际最高的水平,创建出特殊经济功能的临港新片区。这是中央赋予新片区的更高定位。
支持新片区建设的特殊支持政策“特”在哪儿?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寅:上海制定的新片区特殊支持政策,主要是聚焦于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应该说,很多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赋予了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原则上上海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上海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策举措,在新片区全部适用。
新片区的定位是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对标是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给上海三大任务到现在,科创板正式上市259天,自贸区新片区274天,速度非常快。不到一年的时间,三大任务中的两大任务都已经完成了。从中表现出的是:
第一,中国对于改革开放非常有自信心;
第二,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式下,中国把控国际局势和国内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
第三、新片区和科创板的推出成熟度很高。
上海自贸实验区其他片区明确打造一个国际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而新片区将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二者之间的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方面。在定位方面提出要打造一个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这里面就包括怎么样让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怎么样营造一种更加开放的制度性的规则等。
二、战略方面。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还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比如加强与长三角的协同创新、带动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等。
三、产业发展方面。新片区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这里面就提到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先导产业等等。
四、监管方式方面。如何在一线放开;如何在二线也就是境内关外自由流动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这些对监管方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临港新片区对标是国际上公认竞争上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因此,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向国外学、向很多先进经验去学。全球的自由贸易区很多,林林总总几千个,而中国对标当然是竞争力最强的园区。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中国需要研究和对标自贸区最有竞争力方面。对于上海的自贸新片区来说,最具竞争力方面可能体现在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流动以及信息快捷联通等方面。这些方面如果都能够做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就很可能会成为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
在对标某一个竞争力最强的自贸区的时候是有目标的,比如上海的2035年目标就是建成卓越全球城市,对标就是伦敦、东京、纽约等一流世界城市。同样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要成立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也必须对标这些国际上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把它们所有特色综合起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这是一周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做出的分析。
舆论注意到,此次会议虽然强调了“风险”和“挑战”,也承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在宏观政策调控上,则继续保持着“定力”,尤其是一句“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表述,更是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将一直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上。稳定就业、促进消费、“落细”减税降费、“提升城市群功能”等一系列措施,也是在助力未来中长期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我们要更多聚焦于自身,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炉、到科创板开市、再到今天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舆论也注意到,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也始终在顶着压力,按照自己的步调,不断地去调整、深化最核心的改革。
上海市市长 应勇: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天,临港,就是最好的注解。
看得见的“速度”
如今,临港正在依据自身产业基础,在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产业上不断发力。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临港最熟悉的,莫过于特斯拉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今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临港装备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动工,半年的时间,工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
特斯拉全球Model 3项目产品经理 丹尼尔·何:上海工厂的建设速度快到让人难以置信,是迄今为止特斯拉建厂最快的一次,在制造业基建速度方面,中国确实为全球树立了标杆。
更成熟的“制度”
除了看得见的“速度”,还要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按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到2025年,这里要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 王受文: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加快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的活力。
未来的改革提速,能否给中国带来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也是中国能否抵御外部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也正在成为中国应对挑战的战略方针。有评论指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已经不是简单的自贸试验区空间的扩大和政策的平移,而是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实施制度创新。
除此之外,关于上海落实总体方案的安排上,制定中长期规划,也成为了未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寅:对总体方案明确的区域功能,制定五项中长期综合规划,主要是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目前,上海市已经完成了新片区的管理办法、特殊支持政策、政务服务方案等相关准备工作,将推动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符合新片区产业定位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新片区布局。
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自贸实验区推进的硬件齐全,但在制度的推进方面却时时受制。以前上海自贸区更多提倡可复制、可推广,但在自贸区新片区,则可能更多强调特色,也就是进行一些压力测试。一些也许目前还不适合复制、不适合推广的东西要在自贸区新片区之内进行压力测试,这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2025年阶段性目标完成后,中国经济将重新进入刚刚起步的阶段——进入全球化,也就是进入WTO。到2035年,中国经济将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在自由贸易、投资便利方面有更多突破。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改革是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临港新片区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好自己的事情,是用自己的改革办法解决改革和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不是为了别国而改革,而是中国自己的需要。也许在中美双边谈判中美国会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如果这些要求和建议与改革开放的目标和方向一致、与中国发展利益相一致,中国便会去做;反之则不会去做。做与不做仍然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无论如何,中国支持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观点都不会改变。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官方帐号
编辑:钱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