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保持整洁吗?商品摆放规范吗?口罩全都佩戴了吗?有没有抽烟和不在规定区域吃饭的情况?……疫情期间,嘉定区外冈镇岗新菜场内的85名摊主,每天都要接受这样的“拷问”。“拷问”者是谁?“菜妈”顾洁!
摊主们喜欢把市场管理人员称作“菜哥”“菜花”,“60后”的市场负责人顾洁便是操持这个镇里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多菜场的“菜妈”。
“事情做不好,我就浑身难受!”
“疫情的相关报道刚刚出来,我就有些着急,防控措施必须做在前头。”顾洁说,岗新菜场平时日均人流量超过1000人次,双休日更是接近2000人次。这里的运营能否安全稳定,和周边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
在顾洁的坚持下,菜场进入了“提前一步”的紧急防控节奏。还没等相关部门通知,管理方就要求摊主们早早佩戴上口罩进行交易,他们还将摊主们每天的进货渠道进行登记,方便出现疫情防控的紧急情况时,为职能部门提供追溯信息。此外,菜场每天白天要自行消毒,关门后再请专业部门进行全面消毒,确保角角落落无盲区。“我就是个急性子,事情做不好,浑身就难受。”顾洁说。
“菜场人流量大,你们可千万要做好防控措施……”有关部门前来提醒时,纷纷对岗新菜场的“提前一步”表示了惊喜。这位“菜妈”打趣地说:“等你们想到呀,我早就做好啦!”
“忘记带口罩?我们给你做呗!”
疫情防控之初,一些“买汰烧”还没有养成戴口罩的习惯,人来人往时安全风险较大。将他们拒之门外?容易引发矛盾。向他们提供口罩?没这个“资本”呀。顾洁急在心里、愁在脸上。
“看到家里宝宝用的婴儿棉柔巾,我突然有了做‘临时口罩’的主意。”顾洁到母婴店里购买了一些婴儿绵柔巾和无纺布,“捣鼓”好一阵后,终于和团队成员们“研发”成功。菜场所属的实业公司领导和员工们马上撸起袖子,缝制了300多个临时口罩。“无罩族”进入菜场时,佩戴这些临时口罩,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出了菜场再交由管理方回收处理。第一天消耗60只,第二天消耗近30只,第三天仅消耗几只……到了第四天,大家已经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这批临时口罩便没有了“用武之地”。
菜场人多,靠普通的额温枪进行体温监测时间较长,引起了一些“买汰烧”的吐槽。顾洁通过协调,引入了一台颇像相机的红外热成像测温枪,只需在市场门口停留一两秒,就能被检测到体温值。这种精准快速而又“好玩”的检测方式马上被买菜市民接受。
“为了菜场安全,我是一步不让的!”
菜场的摊主里,火爆脾气的可不少。现在,疫情防控措施多,遇到有摊主不乐意配合管理人员指挥的情况,一些“菜哥”“菜花”们产生了畏难情绪。
“菜场安全是为了大家好,我就是一步不让!”顾洁也有犟脾气。有名摊主不愿意戴口罩,她便带着工作人员天天紧盯,反复提醒。“菜妈”的几番坚持,让摊主们由排斥转变为了佩服,最终心服口服地配合起工作来。“别看有些人脾气差,其实也挺仗义。”顾洁笑着说,转变态度后,有的摊主甚至还主动用手机拍下菜场里的不规范现象,向“菜妈”主动及时报告,帮着管理者们管好市场。
疫情防控期间,顾洁给市场内的所有业主打电话联系,提醒尽量少出门,如果从外地返沪,更要自觉做好隔离观察。一名女摊主从外地返沪后,向顾洁承诺自行隔离观察,没想到3天后,顾洁便发现她想要悄悄溜进菜场做买卖。
“你这样做,造成的风险有多大呀?”顾洁拉下脸一番严肃批评,同时立即和对方所租住的村进行联系,“逼”着对方躲回了家中进行隔离。
“最看不得别人有困难啦!”
岗新菜场有一处自产自销区域,平日里方便周边农户卖些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疫情期间,这里却成为“危险区”。顾洁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农户多为老年人,防护意识普遍不强,即使多次提醒,不戴口罩就和市民交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此,管理方决定将该区域在疫情期间暂时关闭。
“都是些老伯伯、老妈妈,赚点辛苦钱,我们内心也过意不去呀。”“菜妈”坦言,为此,她亲自上前进行劝说,又讲情又讲理,最终成功把老人们劝了回去。
也有“特殊情况”。和绝大多数零星种植的老农民情况不同,自产自销区里有个农户承包了多亩大棚,自产自销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不能卖的话,我那些已经长熟了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了……”在顾洁面前,他心急如焚。在“菜妈”的协调下,菜场从人性化的角度为这个农户提供了临时销售摊位,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让他把已经长熟了的这批蔬菜销售完再撤离,尽量减少其损失。
“最看不得的就是别人有困难啦。”顾洁说,菜场管理的是“民生”,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作者:薄小波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