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农业、物流、商贸等环节的影响,传导到市场上,在短期内推高了食品价格。但市民对此并不用担心。在专家看来,目前国内消费价格总体平稳的趋势并没有变,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不会持续。
很多人都感觉到,近期市场上,菜、肉、果等价格出现了较明显上涨,这一点也被权威数据所证实——国家统计局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9%,环比上涨4.3%,特别是鲜活食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薯类环比上涨16.0%,猪肉环比上涨9.3%,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于近期的物价走势,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亮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目前价格总体水平比较稳定,正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上涨是结构性的。事实上,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幅度达到4.4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CPI上涨绝大部分是由食品推动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刘亮认为,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侧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需求侧却变化不大,因而,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加之相关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相对比较明显。
他表示,判断物价走势需要综合考量,除了食品,还要看其他非生活必需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份,因为疫情导致部分商业和服务网点暂停营业,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在供需均有所收缩的情况下,这部分价格基本稳定,餐饮、旅游、宾馆、娱乐等服务消费的价格甚至还出现了下降。
判断下一步的物价走势,疫情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刘亮认为,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物价走势也要一分为二地看。
一方面,生产、运输、商贸等逐渐恢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会慢慢跟上,甚至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因此,其价格上涨将逐渐消失。而且,疫情在海外的发展,很可能抑制国际需求,一部分出口商品可能因此返销国内,进一步增加供给,从而平抑物价。
另一方面,随着防控不断取得进展,市民日常生活也将走向正常,原先被抑制的消费也将回归,因此,年初以来那部分下降的价格也可能会顺势回升。但是,预计其升幅将有限。不论短期还是长期,目前都看不到物价持续上涨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就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联合印发了一份《实施意见》,聚焦于如何将被疫情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防控中催生的新消费培育起来,从六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这表明,政府主管部门希望以扩大消费来对冲疫情影响,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于经济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管理部门并不担心物价走高,相反,避免出现需求不足、增强消费能力更应该是接下来经济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懿
摄影:赵立荣 袁婧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