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成素与亲友打电话分享旧改喜讯
“没想到那么快!”家住虹口区丹徒路上老公房的骆成素好几次这样说。
她总以为,要等一街之隔的二级旧里先旧改,才会轮到她家,“没想到大家这次一起‘动’了”。
她也以为,上个月虹口区提前超额完成旧改征收10000户的目标,创虹口旧改历史新纪录,“旧改要歇一歇了吧?”
“旧改工作没有停一停、缓一缓。”虹口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完成今年旧改任务后,虹口旧改不但不“歇”,还在创纪录的同时不断“加速跑”——在东余杭路(一期)18个月工作量3个月完成的基础上,此次还将同时启动9个街坊,将原本27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3个月完成。
骆成素去旧改基地拍了不少照片,回家把了解到的情况讲给丈夫听
骆成素的家被纳入了东余杭路(二期)旧改项目,这个项目包含79、93、103、104、108、109街坊总共6个地块。就在这个月,该项目与附近的50、52、73街坊项目,同期启动了房屋征收旧改意愿征询(即“一轮征询”),并分别以97.24%和99.07%的同意率在上周顺利达标。如果之后的“二轮征询”达标,又将有4000余户居民告别“蜗居”开启新生活。
9个地块同期启动“一轮征询”,是虹口旧改史上又一个“第一次”。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0月底,东余杭路(一期)项目这个虹口区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成功生效,既让大家看到了居民强烈的旧改意愿,“责任感更重了”;也让大家看到了“市区联手”“政企合作”等旧改新路子,以及“组团打包”、两个征收事务所同时携手合作同一项目等“虹口特色”做法带来的成效,“信心更足了”。
红圈处为此次旧改的9个地块,同期启动那么多地块,是虹口旧改史上又一个“第一次”
记者了解到,在这批启动的9个地块中,不少房屋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住在老房、危房中的居民只能“坐在痰盂罐上享受黄金地段”。即使是老公房的居民,数十年来也终日过着煤卫合用、蜗居斗室的日子。如厕、洗澡、烧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日常,却在日复一日的“抢马桶”“等刷牙”“排烧饭”中成了“烦心事”;要是碰上消防车、救护车进不了弄堂,更成了“揪心事”。多年来,居民旧改意愿强烈。“看到这样的人家,我们更坚定了目标,我们要尽快让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让北外滩的面貌得到改变。”虹口区第二征收事务所副总经理刘峰说。
那么,怎么才能跑出“加速度”?虹口旧改一直在创新机制中,不断创造着新奇迹——从去年上海创新旧区改造模式,实行“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首个旧改项目,即虹口区17街坊收尾交地,到上个月采用双征收事务所下沉基地、“组团打包”实现虹口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东余杭路(一期)项目旧改生效,这一年多来的旧改新实践,刷新着旧改新纪录,也丰厚着虹口的旧改经验,为旧改“加速跑”提供推动力。
东余杭路(一期)项目“组团打包”6个地块,18个月的旧改工作,3个月就完成了
创新的“组团打包”模式,能最大程度上加快征收速度。今年6月,虹口区第二征收事务所完成的山寿里项目,是虹口区“组团打包”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所谓“组团打包”,就是把多个小地块“打包”成一个项目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以加速改善和提高区域居民的居住水平。继山寿里地块试点成功后,东余杭路(一期)项目也采用了这一模式。按照原工作模式,这样6个地块分批启动至少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旧改,创新打包推进后,合并了审批操作流程,3个月就完成了任务。如今,东余杭路(二期)项目的6个地块以及50、52、73街坊3个地块,再度被“打包”组成了两个“团”,也将继续为旧改“提速”。
而另一个“虹口特色”做法——将两个征收事务所整建制投入,则形成了“赛马”机制,让两家征收事务所做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营造了即合作又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比如,在东余杭路(一期)项目摸号及选房两项进程中,就采用了集合两家征收事务所“稳”与“快”优势的最佳方案,既保证了“零差错”,又提升了效率。
记者了解到,虹口旧改将持续聚焦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创新机制、优化方案,力争在2021年6月前全面启动北外滩区域旧改工作,让更多百姓实现“安居梦”“宜居梦”。
作者:单颖文
摄影:单颖文、叶辰亮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