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 中华书局出版
《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系汇编外祖母沈祖棻先生两种遗稿而成。其中诗学手稿为《七绝诗论》,词学手稿为手钞大鹤山人校本《清真集》。二稿俱首次影印面世,前此未作整理,盖均非完稿之故。
《七绝诗论》为手写清稿,线装,由外祖父程千帆先生题签,计82页164面,按线装书筒页惯例,中缝手写页码,其中74、75页码重复,但内容连贯无误,当是编码时偶有疏忽。稿件绝大部分为毛笔书写,偶以钢笔书写,间有修改痕迹,圈画清晰工整,又时见程千帆先生修改及批注。全书体例完整,详简稍有不均。目录下题“文学史专题之一”,目录详列“渊源第一”“家数第二”“特质第三”“格律第四”“制作第五”“类别第六”等六项。“渊源第一”16页,对七绝的五种起源进行论述;“家数第二”28页,阐释七绝诗的文学发展、各朝作家、兴盛情况,特别是对三唐、两宋时段逐一分析;“特质第三”4页(蓝色墨水书写),从文学手段、内容、形式、情感、表现方法五个方面评议七绝诗的艺术特征;“格律第四”7页,以句法、押韵二种分类,此章节下千帆先生钢笔批语尤多;“制作第五”29页,“于篇章字句之转折句勒处,分为二十四格,各举名篇,作为楷式,以便初阶”,“二十四格”体例效仿传统诗学,详列为:今昔比较、旧时、记忆、自从、正是、惟有、最是、似、不及、犹、亦、又、欲、更、纵、却、无端、莫、诘问、不知、重复呼应、句中作对、末句转折、一气直下,每格之下列诗歌数首,惜无详解;“类别第六”则阙如。
▲《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内页
《七绝诗论》的部分内容于《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中有所体现。相较而言,《七绝诗论》所呈现的视野更加开阔,打破了断代文学的局限,对宋人七绝亦着笔墨。沈先生1934年入读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胡小石先生于是年春天曾经教授《唐人七绝诗论》,对七绝诗“勾勒字”颇多论述,计分十六格(据吴白匋先生笔记,见《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沈先生或曾聆听讲席,其“二十四格”与胡先生所述相同者近十种,举例则选诗各有侧重,足见师承有自而别具新意。全书实以在古典诗学的传统之上建构起当代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旨归。此次影印,复原了沈先生对于七绝诗歌研究的整体构想。
手钞大鹤山人校本《清真集》,恭楷钞录于南京太平路石爱文印所制蓝格十行笺纸之上,字迹秀美工整,一丝不苟。此稿于郑校之外,录汪东、黄侃二先生原批近50处,均称为“旭初师云”“季刚师云”。汪、黄一派对周邦彦词颇为推重,辛亥革命后,二公同寓沪上,时常相与谈诗论词,清真词既为二人所爱,1912年且有《和清真词》,则二人共批《清真词》当亦于此时。1985年,齐鲁书社出版汪东《梦秋词》,后附周本淳校录《郑校〈清真词〉批语》,云据沈祖棻、程千帆所藏;然不知此本今在何处。相较《梦秋词》所附,手钞本将二师原评归于各词题下、句下、注下,更能保留原评风貌,使读者的接受更为清晰,前辈学人砥砺相知、学术传承,于此可见。惜未能录全,仅卷上60首,至《蝶恋花》“酒熟微红生眼尾”(未完)止。另保存错页7纸(此次未予影印)。时间久远,历经世乱,草稿始终未弃,足见珍重。
▲本文作者幼时与外祖父母程千帆、沈祖棻的合影
手稿又一可贵处,是钞录了汪楚宝先生的四条案语,分别位于《六丑·蔷薇谢后作》《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宴桃源》《月中行》题下。汪楚宝,汪东同父异母弟,汪凤瀛先生第四子。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是著名的建筑学家,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虽然他留存的案语不多,却足证吴门汪氏之家学传统。钞录中偶见缺字。如《齐天乐》“荆江留滞最久”下“旭初师云汉曰□江……”,“江”字前缺一“荆”字。《水龙吟·梨花》“樊川照日”下“旭初师云:……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则”字后缺一“破”字。《蝶恋花》“蠢蠢黄金初脱后”集注后录:“旭初师云吴□《答李曜诗》‘韶光今已输先手’”……“吴”字后缺一“圆”字。现据《梦秋词》附录《郑校〈清真词〉批语》说明于此。
外祖母于1977年因交通事故遽尔离世。这两部手稿,均字迹工整、保存完好,当有完成后付梓之想;然而天不假年,我们终无法得见全貌了。两部手稿尘封于箧笥久矣,为纪念沈祖棻先生110周年诞辰,经中华书局编辑郭时羽女士大力促成,得以影印行世,虽非完稿,亦可见一时文脉流传、薪火相承。
出版事宜确定之时,我正应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邀请,进行为期半年的驻访。在绿树葱笼的之江校区与师友相与鉴赏,共探渊源,先人笔墨晨夕相对,尤觉思慕怀想之情有所依止。
(本文作者系《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主编,沈祖棻外孙女,也是沈先生著名长诗《早早诗》的主人公。)
作者:张春晓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蒋楚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