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邓小平的五个子女对他的影响很大,子女们的议论,是他了解信息的重要来源,并直接影响了他的判断和决策。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邓楠这样说:“父亲这个人工作和家庭实际上分得非常清楚。他从来不把工作上的事情跟家里人讲。跟子女们从来不议论国家的事。他是一个要求自己非常严格的人。公事是公事,家庭是家庭,家庭就是亲情,他非常喜欢这个家,特别爱和子女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情,但他决不把工作中的任何喜怒哀乐和其他什么东西带到家庭。公事绝对不私议。”
“我们这个家是比较民主的,什么话都可以说,不是死板的那种家庭,就是说比较开放。父亲他不会跟我们说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随便说。平常人们的反映呀,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或者情况,我们都随便说。他只是听,从我们这里他了解了很多很多的信息,仅此而已。他从不跟我们讨论任何问题。”
“父亲每天都要看各种各样的文件,那当中的信息量比我们说的要大得多,我们只能了解在我们生活范围这个小圈子里的一些情况。父亲如果受子女左右,他哪有那么高的水平,他也不是邓小平了。
邓榕说:“老爷子听我们子女平时‘胡说八道’,说的都是我们工作生活范围内的一些东西,只是很少很少的信息,是局部的、很有局限性的信息。我们工作的范围,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可能为他提供一个很全面的信息来源。他真正的大量的信息来源第一个是文件,他每天看很多文件,而且看文件速度非常快,该记住的全能记住;第二个是报刊,老爷子看报纸非常认真,对报纸所反映的信息非常敏感,从中他可以捕捉到大量有用的东西。他老是说要通气,信息要灵通。这个其实跟报纸非常有关的。在他早年的时候,咱们国内的报纸不是特别多的时候,《参考消息》是他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
“后来到了他晚年时候,我们经常在他身边,记录他所讲的一些东西。他对好多事情的看法都是谈到一个什么问题时突然想到的。他谈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一些发展战略这些大问题的时候,常常都是看了某一条消息或者看了某一篇文章后所想到的。他经常看《光明日报》,上面刊登的一些文章,比如评价马列主义问题的,或者《参考消息》刊登的外国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评价,对马列主义的评价,这些都是他信息的来源。别人看一眼都不太重视,但是他能够通过这样的信息想到很多问题,思考很多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他了解情况,掌握信息的另一个渠道是同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和谈话。他经常约人来谈话。一般都是同总书记、总理等领导同志或者是某一个部门的负责同志谈话。他不听小道消息,他不喜欢听小道消息。他不是经常找个谁来聊聊天,问你那有什么消息啊?”
“还有就是每年出去视察,他到南方视察也是休息。他爱坐火车。车上能看到周围的景色,不像飞机一下子就飞到了。每次坐火车,他都把窗帘打开,看窗外。一个是看庄稼怎么样,还有就是看路、看老百姓的房子。这一路从北到南,看房子不断地变化,就能看得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变化。一年一年,从南往北,楼都起来了,有的地方有了成片成片的楼。可是有些地方还很穷。
“他是要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还有他以丰富的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经验,可以从你觉得一个很不重要的事情上看出问题。他能看到他要找的点在什么地方,他要从这个问题看到什么东西。”
▲本文选摘自《邓小平的平常生活》,武市红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武市红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