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便成为国家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我曾多次登上城楼,承担现场招待服务工作,因而有幸耳闻目睹了天安门上庆典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事。
从表面上看,首长的全部精力都已投入在检阅群众游行队伍中,但在庆典的同时,每位首长都肩负着各种各样的任务:有要从速解决的突发情况;有思想与智慧的交流时刻;有话锋暗涌的政治问题;有关系重大的紧急国务……
1956年国庆节,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天安门同中国领导人一起检阅群众游行队伍时,不料下起雨来。虽然都临时举起了伞,但衣服还是淋湿了。而且没想到,片刻过后苏加诺总统干脆拒不要伞,依然精神饱满地不断向行进中的人群招手致意,中国的首长也只好跟客人一样,淋着雨检阅。周总理和彭真同志见此情形着急了,赶紧召集有关人员进入大殿商议,是继续游行?还是适当减少,就地疏散?还是就此提前结束?最终决定:游行方队,适当减少,并要有组织地就地疏散。同时作出一个新决定,使我们工作人员感到意外和紧张起来,即每张桌上准备茅台酒——驱寒防病。因过去没有先例,计划中没有准备,现在酒倒好办,可下酒的菜呢?难了!汪东兴灵机一动,立即叫值班干部打电话到北京饭店去取。我们则迅速分头准备酒具和餐具。很快原来各休息室桌面上已有的点心、茶果中间又多了冷菜拼盘和茅台酒,仿佛又变成了西餐酒会,大家见了,纷纷叫好。
新中国之所以每一次天安门的检阅和游行都能举办得如此顺利完美,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周总理亲力亲为,检阅“预演”。每到节日前的两三天,周总理必定要召集大会指挥人员,和中央军委、外交部、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中央警卫局等有关负责同志,在零时于天安门城楼检阅预演的游行队伍,并按照计划方案仔细审查。通常情况下,如果预演顺利,便会一次通过。但若是发现问题较多,将会进行第二次预演,确保方方面面的工作细节不出纰漏。正是基于此,天安门上的盛会才能如此熠熠生辉地留存在亲历者、旁观者以及后人的记忆中,作为一种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群体见证,载人中国历史的长河。
——摘选自《百年潮》2011年06期
作者:张宝昌口述 张事贤整理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