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年的漫长等待,千手观音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作为“一号工程”,此次修复效果如何?除了千手观音,我国其它石窟文物的保存现状怎么样?我国的文物修复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在哪些方面仍有提升潜力?就此,记者在千手观音修复现场采访了“一号工程”首席专家詹长法研究员。
有必要废除文保分级制
文汇报:您对目前的修复效果作何评价?
詹长法:此次对千手观音的修复全部依靠国内力量来完成,是历史上最大、较为科学系统的一次,基本上找到了34种病害的应对办法,结果令人满意,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文汇报:如何理解此次修复中提出的“辩证留存历史信息”的理念?
詹长法:“现状修复”理念中的现状,既包括最初的形态,又包括历次修复的痕迹。历史是一条长河,不是某一个节点,对古人留下的信息做忠实的保护是对古人的尊重。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用传统的工艺、材料去修复。我们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尽可能保留历史遗存。此外,我们还在千手观音设置了少量未处理区域,供后人研究。
但我们也应辩证反思“历史留下的信息”,分析信息在历史中起到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必须去除历史上的一些不当修复,对历史上的多次妆銮运用“扬弃”的辩证方法论来实施现代修复。比如我们在一只法眼上发现了眉毛,通过考证,这条眉毛很可能是古人随手添加的,破坏了整体艺术效果,这对正确理解历史是一个误导。因此,我们修复人员应当修复这些“污迹”,纠正古人的错误,维护历史的尊严。
文汇报:您对采用“一号工程”的方式保护千手观音怎么看?
詹长法:大足千手观音的修复极为复杂,不是靠某个文保机构就能独立完成的。被列入“一号工程”后,它得到了国家资金、科技、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对很多当地的老专家而言,能一次性让众多顶级文保单位长时间驻扎在大足,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一号工程”圆了他们几代人的梦想。
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一号工程”,千手观音的修复将遥遥无期。听过意大利有什么“一号”、“二号”文保工程吗?没有。意大利对所有文物都去尽力保护,最多针对个别文物有一个追加方案。目前,在我国被定为国家级、省级保护单位的文物,还能得到一定的保护支持,但到了县级保护单位,文物几乎就谈不上什么保护了,因此有必要废除文保分级制度,没有三六九等,只有一视同仁。
要尽快让“一号工程”中的大量优秀经验形成制度和规范,我国今后的文保工作不应单靠“一号”、“二号”推动,而是要用这些制度和规范来促进。
民资投入文保需法律保障
文汇报:我国石窟文物的总体保存情况如何?
詹长法:我国目前尚存石窟文物100多处,保存状况堪忧,自然损害和人为破坏都非常严重。作为佛教艺术表现形式,石窟文物存量较多的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及中亚地区。他们的石窟保护同样不乐观,总体上不如我国。文汇报:我国石窟文物的“糟糕”现状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詹长法:除了风吹雨打这类自然损害,更令人痛心的是人为破坏以及有的地区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漠视。
近代以来,我国石窟存在地区遭受了长期的战乱影响,无人值守、饱受摧残;文革时期,属于“传统守旧”的石窟文物遭受了再次破坏;不得不提的还有环境污染。当年千手观音开凿时,大佛湾是一块纯净的圣地,造像损伤缓慢,现在的宝顶山每天都流动着工业化的废气,特别是硫化物。我们前期调研就发现,造像的多处点状炸开形损坏就是由硫化物入侵造成的。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漠视。石窟保护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人们不作为、不保护。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在于我们在保护原则、修复理念上没有思与行的逻辑考量。不说作为文保典范的意大利,就连我们的东方近邻日本都有具备国际影响的《奈良真实性文件》,中国的文物修复需要本土化的理念,而我们却没有“成文法”。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精髓,不要都去研究如何靠文化遗产赚钱。文保的基础研究很重要,这方面欠账太多。
文汇报: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的修复工作最为欠缺的是什么?
詹长法:我认为是人才。人才的稀缺与我国作为文物大国的身份极不协调,我国文物修复师不过千人。相对而言,意大利4000多万人口,就登记了6万名修复师。造成人才稀缺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的文物保护修复学科起步较晚,至今仍属于历史学科下可有可无的三级学科,素质教育不成体系、未成规模。未来,我们要发展职业教育,像现在一所修复职校都没有的境遇,实在太过可怜;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应向社会开放它的培训力量。
但培训之后,人才流向何方?修复师目前并没有职业化、没有职称,出口的制约是人才紧缺的关键因素。各方对修复师认可度极低,往往认为这是一个蓝领工种,心灵手巧就行,殊不知修复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史哲知识,还要有扎实的理科功底。我国需要学习西方,注重修复师的制度建设,有了它,国家才能激励更多的能人参与修复工作,而且文保系统本身也会对修复师更加尊重,不经过半年以上培训的人无法获得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格。总体而言,准入制度将带来专业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文汇报:除了文物修复师的职业化,政府、社会、民间还能对修复工作提供哪些支持?
詹长法:就拿资金来说,前面提到了,不可能所有文物都能依靠“一号工程”去拯救,国家的保护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谁来支持我国的文物保护?其实,民间的资金非常充裕,现在很多有钱人都愿意投身文保工作做善事,国家应该出台一套机制将民间资金引导进来。虽然我国《文物法》对社会捐助有了规定,但仍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未来,需要出台相关的执行办法来推动民间资金的进入。
这个办法首先应该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资金的捐助、分配。定位、使用制定规范,民间最害怕的便是自己出的钱没用对地方,他们还希望政府在税率上有所照顾。同时,要充分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让它们充当好桥梁作用,使政府和民间在文保工作中结合得更加紧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