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众多演出版本。图为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合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该版被视为昆曲复兴的标志性事件,2004年创排至今在世界各地累计演出200余场,让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CFP
于北京皇家粮仓舞台上演的厅堂版《牡丹亭》,首次回归明代昆曲“家庭戏班”演出形式,再现厅堂的秀雅赏玩之美。 (资料图片)
文汇报记者 范昕
明年是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汤显祖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称,他所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等戏剧享誉世界,时至今日仍被传唱。《牡丹亭》中一句“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尽显多情和真挚。
在汤显祖的作品中,人的情感需要与审美欲求被格外强调,这是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情”。事实上,汤显祖一生坚守人格尊严,早年不畏强权,中年以“情”施政,晚年淡泊归隐,都与其作品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至情”一脉相通。正因如此,汤显祖在后世评论界眼中,凭借对“情”的描绘,获得颇高评价,被称为“以美好想象的升华取代人世真实的龌龊”。
才子落榜,皆因暗箱操作
1550年,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县城东文昌里一个殷实的耕读世家。他天资聪颖,3岁就被称为神童,5岁对子即对得不俗,13岁时,院试才惊学政,中秀才,次年补了县诸生,21岁成为举人。此后几年,他先后印行了《红泉逸草》、《雍藻》和《问棘邮草》等三部诗集。不到30岁,汤显祖的文才已名传天下。
可惜,科举这一关,汤显祖屡屡碰壁,1577年、1580年两次参加科举,均落榜。他的考场失意,是当朝首辅张居正暗中操纵的结果。对于汤显祖,张居正其实是颇为赏识的,甚至有意拉拢他,汤显祖却很“不识时务”。1577年的会试,张居正想替他的儿子在三甲中谋个位置,可到底宰相公子的身份太过显眼,不便大魁。他于是想到,再找两位有真才实学的人作为陪衬,好掩人耳目。四下打听,当年最有名望的考生汤显祖和沈懋学进入他的视野。张居正向此二人抛去橄榄枝,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担保他们高中。沈懋学对张居正表示感激非常,还托人替自己拜谢提携之恩。汤显祖则非但拒绝招揽,还凿凿言之:“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结果便是,沈懋学如愿与宰相公子一同高中,汤显祖则名落孙山。又过了三年,汤显祖执着应考,张居正不计前嫌继续招揽他,汤显祖依然没给首辅面子,再一次落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直到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1583年,汤显祖才以极低的名次考中进士。这一次会试之前,其实以翰林之位相许拉他入幕者同样不在少数,汤显祖还是不为所动。不搭理的去处则是,被派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这是个闲得出奇的七品官,掌管礼乐祭祀。
当时的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不再,可到底还是文人荟萃之地。汤显祖在此,闲暇之余开始写戏,以诗文、词曲与人切磋唱和,还常常研究学问至夜半。家人因此笑话他:“老博士何以书为?”汤显祖答:“吾读书不问博士非博士。”
《牡丹亭》或可溯自贬谪之行
官场上,尽管并未身居要职,汤显祖却始终心怀天下。不想,一篇两千余言的《论辅臣科臣疏》,改变了他的命运。1591年,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彗星乍现,神宗颁敕令要求群臣修德反省。汤显祖天真地以为这是针砭时弊、发愤图治的号召,一气挥就《论辅臣科臣疏》,分条陈述辅臣科臣问题,直指首辅申时行等朝廷要员的误国行为。奏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朝廷。被抨击的官员,不是赌气不来上朝,就是以辞职相要挟。皇帝为了息事宁人,以“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将汤显祖贬谪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个编外典史。而事实上,这篇奏章的影响力却在持续发酵。
徐闻是当时的蛮荒之地,赴任途中的山水圣迹却给了汤显祖意外的收获。有一种说法称,《牡丹亭》的源头就来自赴任之行。
当年汤显祖的行船曾在章江水路的源头大庾上岸。大庾,又称南安,今大余,以庾岭而得名,地处赣粤边陲。据汤显祖研究专家龚重谟著《汤显祖大传》,汤显祖在大庾的驿站稍作停留时,曾向驿承打听可以寻访的好景致。就这样,他邂逅了南安府衙后花园,小桥流水,台池掩映,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牡丹亭、舒啸阁、芍药栏、绿荫亭、梅花观错落其间。流连忘返之际,只听“叮叮当当”的砍伐声传来,原来是东墙角一棵大梅树被砍倒了。这么难得的梅树,为何要砍?汤显祖纳闷,便上前询问。其中原委竟然与一段传奇故事有关。前任太守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情窦初开之时,曾在这园子私会情人,被发现后遭到父亲的斥责,最终积忧而逝。太守将爱女葬在这棵梅树下,此后每当月黑风高夜,梅树便瑟瑟发响,像是在发出“还我魂来”的呼唤。现任太守不堪梦魇之苦,只好雇工将这棵索魂梅树砍掉。
这则传奇故事的可信度无从考证。但《牡丹亭》受大庾之行的影响是确凿的。第十出《惊梦》,杜丽娘云:“望断梅关,宿妆残。”第十六出《诘病》,院公云:“人来大庾岭,船去郁孤台。”第二十二出《旅寄》,柳梦梅云:“离船过岭……一天风雪,望见南安”等。大余当地学者谢传梅撰文认为:早在南宋年间,南安府就流传着几个版本的官宦小姐鬼魂与现实青年男子相爱交欢的故事,被南宋学者洪迈记载在志怪小说集《夷坚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有着惊人的相似,实为《牡丹亭》故事的最初雏形。
途经广州时,汤显祖曾乘船出珠江口游览澳门,其时约在1591年底。相关见闻,《牡丹亭》有多处踪迹可循。第六出《怅眺》、第二十一出《谒遇》、第二十二出《旅寄》故事的发生地都在澳门,戏文中以“香山嶴”相称。龚重谟甚至认为,这几出构成《牡丹亭》至关重要的转捩情节。家住岭南广州的白衣秀才柳梦梅,经好友韩才子介绍,认识了在香山嶴多宝寺祭赛各种宝物的钦差识宝使臣苗舜宾。在多宝寺观赏宝物过程中,柳梦梅与苗舜宾高谈阔论,说到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饥不果腹、寒不蔽体,算不得真正的宝贝。在他看来,国家外有强虏、内政不修之际,只有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豪杰之士才是稀世珍宝,并毛遂自荐。苗舜宾对这番言论颇为赏识,当即资助了柳梦梅上京的路费。正因有了盘缠,柳梦梅翻越五岭进京,才会于赣粤交界的南安落水遇陈最良,得宿梅花观,在游太守后花园中拾得杜丽娘的木匣丹青画卷,得以与杜丽娘的鬼魂幽会,促成一系列情节的发展。
以“情”施政,建设“有情天下”
1593年,汤显祖告别徐闻,被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5年。这是汤显祖从政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日。遂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峦重叠,土地贫瘠,汤显祖却反以为幸,笑言自己是在“仙县”当“仙令”。这是他头一回独当一面治理一个地方。他想以“情”施政,将遂昌建成“有情之天下”的理想国。在他看来,这个社会充斥着礼法与权势,唯独少了情,人所存在的基本权利与意志的表达应该得到尊重。
施感化,汤显祖最出色也最出格的事迹,一为“遣囚度岁”,一为“纵囚观灯”。上任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即打开狱门,让囚犯在除夕之夜回家与家人团聚,归监之日,囚犯无一借机逃走,统统如期回来。元宵节时,他则让囚犯梳洗穿戴整洁,由狱官统一带到城北河桥上观花灯,体会“绕县笙歌”的欢乐景象,给黑暗的牢房带来一丝光明。这些举措使得囚犯及其家属感恩戴德。一连几年,遂昌的社会治安得到根本的好转。
《牡丹亭》中提到的升平景象“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正是出自汤显祖在遂昌的经历。一时间,遂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推行“仁政惠民”的政策,每年春耕农忙时节都率衙役将鲜花、米酒和春鞭送到田间地头,举办“班春劝农”活动,激励农民精耕细作。他也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抵制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矿税。权贵前来“打秋风”,他则只以一盘炒辣椒、一碗家常豆腐,外加一盆丝瓜汤相招待。
躬耕排场,自踏新词教歌舞
深受遂昌百姓爱戴,最终,汤显祖却因触怒权贵和地方势力,愤而弃官回乡,那是1598年。至此,汤显祖15年的仕途划下句点。更令他无奈与感慨的是,明明是自己主动弃官,三年之后的“朝觐考察”竟以莫须有的“浮躁”之名追论自己罢职的处分,被泼一身污水。
也罢。归隐之后,汤显祖寄情戏梦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虽然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他将理想诉诸笔端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却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汤显祖修建起玉茗堂,以玉茗也即白山茶花的高洁情操以示自己高隐的心情;起居、写作、会客、家宴之余,还辟出排演戏曲的舞台。汤显祖后半生的戏曲活动,乃至宜黄海盐腔戏曲的发展,都与这玉茗堂有关。
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上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临川四梦”中的三部《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是归隐之后完成的,但所花的时间,加起来才3年多。而从事戏曲演出活动,耗去他近16年光阴,直至终老。
汤显祖曾隔空论战与其同时代的戏曲家沈璟。沈璟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改为《同梦记》,对不合昆曲音律之处进行改订,为便利昆腔演唱。汤显祖则主张戏曲应有“意趣”,也即“情”,认为《同梦记》遗弃了《牡丹亭》的反抗精神。近现代戏曲史家黄芝冈在《汤显祖编年评传》中提及,汤显祖认为须懂得“曲意”的人,才可以自由发挥他的才情和胸襟抱负,才可以谈得到“意趣神色”。与此同时,汤显祖填的也是曲词,不能不顾“曲律”,但“曲律”要为人所用。
汤显祖也曾在玉茗堂指导伶人排演“临川四梦”,成为我国古典戏曲导演的拓荒者。《汤显祖大传》有过这样的记载,因担心伶人对于曲词中表现的“曲意”理解不到位,汤显祖躬耕排场,手掐檀板,“拍曲”教唱,甚至“自踏新词教歌舞”,俨然导演。在他的调教下,一批“角儿”崭露头角。为体现剧本的“曲意”,汤显祖也亲自为某一特定角色设计“紫襕戏衣”,以达到完整的舞台效果。就连做人,都在汤显祖教授的范畴之内。他认为,既然王维可以用酒肆茶楼参禅悟道,演员们演自己的戏也可以悟出人生之梦。他也要求,一夜戏四百钱就够了,不必奢求更多的缠头。他在给班主罗章二的信中更明确强调,高尚的人格和戏德是演员重要的品质,在任何地方演出,都应安分守己,不能因为别人捧场,便要求过多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