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瓦西里·格里高利耶维奇·佩罗夫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频繁改编成影视作品,图为法国电影《白夜》,马斯楚安尼(左)和马丽亚·雪儿(右)主演(本版照片面选自本报资料)
本报记者 陈晓黎
今年2月9日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195周年纪念。这位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以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描写震撼人心。鲁迅评价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他留下了《罪与罚》、《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死屋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惊世杰作,其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苦难重重,长期经历着癫痫、躁郁症的折磨,贫穷、死刑、流放、负债,占据了他生命的大部分时光。他是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病人,他用自己的苦痛救赎世人,直到今天,他的那些伟大作品依然如黑暗中的明灯。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要配得起我经受的苦难。”
新的果戈里出现了
1845年冬天,时任 《彼得堡文集》主编的诗人涅克拉索夫一头冲进别林斯基家,他挥舞着一叠稿子兴奋地大喊大叫:“新的果戈里出现了!”。可别林斯基严厉地说:“您那里果戈里出得像蘑菇一样快!”然而这次别林斯基错了,当他一捧起这叠稿子,就再也停不下来。他激动地对涅克拉索夫嚷嚷:“带他来,快点儿带他来!”
这叠稿子是一部名为 《穷人》 的小说,出自一位25岁的年轻人之手,他叫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0月30日出生在莫斯科市郊一个叫做马林斯基的济贫医院里。虽然祖上是贵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家族的姓氏便来自他们的封地名字,但到了父亲这一代,已是大不如前。18世纪末有一首人人皆知的《忏悔歌》,据说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爷爷写的。这个家族到18世纪渐趋贫困和没落,他的爷爷也只在一个偏僻县城里担任大司祭这样微不足道的职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曾是个军医,负责治疗前线送下来的伤员,残酷的战争和死亡赋予了他铁一样的冰冷性格,据说他从战场回来后就不再会笑。退役后他被派到马林斯基济贫医院——这个莫斯科最凄苦的地方,以前用来埋葬流浪汉、罪犯、自杀者和无人认领的尸体,后来修起了一座济贫医院,一个弃婴收留所和一家疯人院。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家中第二个孩子,虽然父亲脾气暴躁并且吝啬成性,还有酗酒的恶习,但他的母亲却是心地善良、温柔慈爱,她酷爱诗歌、小说,还会弹着吉他唱歌。在冰冷的济贫医院里,母亲是一道温暖的阳光。在这里长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母亲的缘故早早接触到了文学,而且还有两位来自叶卡捷琳娜贵族学校的老师负责他和哥哥的教育。13岁他离家进入切尔马克寄宿中学,系统地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
1837年,就在普希金死去的前两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积劳成疾,终因肺结核去世,家也瞬间垮塌。父亲退休回乡,2年后被不堪欺压的农奴杀死;他和哥哥先是被交给姨母家抚养,后又被送到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按成绩他本该免费入学,可校方却将免费的名额分配给了达官显贵。虽然姨母替他付了学费,但对自身遭遇的不公,促使他重新审视这个社会,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和专业无关的阅读和思考上。他的成绩一般,毕业后被分配到彼得堡军事工程绘图处。
那段时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变故给他带来的创痛和难堪的贫穷,比不上青年诗人希德洛夫斯基给他的友谊和精神启蒙,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在那个阶段已然成型。他要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做一个文学家,用笔来解开人的奥秘。他翻译的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 出版了,有了一点收入和自信,便毅然辞职,寄居在与自己有着同样志趣的老同学格里戈罗维奇寓所,开始创作 《穷人》。
别林斯基对小说 《穷人》 的激赏很快就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名字在他的社交圈子里不胫而走,接着,这位年轻新作家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文学界。屠格涅夫说,别林斯基的态度完全像个父亲一样。“‘是的,,他 (别林斯基) 总是骄傲地说,仿佛他亲自对某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负责似的,‘是的,我亲爱的朋友,让我来告诉你,他可能是一只小鸟,,接着他会用手比划出离地大约一只脚的高度,以表示他有多么小,‘但是他有锐利的爪子。,不久之后见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时,他的样子让我意外,我面前是个中等以上身材的男人,无论如何也比别林斯基本人个子高。不过,由于对新发现的天才具有近乎父亲般的柔情,别林斯基待他像儿子一样,仿佛他是自己的‘小孩,。”
但很快,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充满坚定的信心,但他这种天真幼稚的态度遭到别的文学家的讽刺和嘲笑,屠格涅夫甚至以别林斯基的口气给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了一封带韵脚的信,挖苦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位年轻女郎面前当场晕倒 (其实这是他的癫痫病发作);另一方面,两人在文学理念上截然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倾向于“纯艺术”的创作,而别林斯基则强调现实主义,剖析生活,批判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的那个文学圈子渐行渐远,他加入了另一个团体——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参加每个周末聚会,他们阅读禁书,讨论出版自由和农奴解放的问题,其中部分人还计划革命推翻沙皇。虽然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像彼得拉舍夫斯基那样的革命者,但是他确实赞赏那种“关于国家的浪漫主义设想”,他成为这个团体60多人中最积极的讨论者之一。
刑场上死去活来的45分钟
1849年4月15日,在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聚会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里的一封信。虽然他与别林斯基不和,但他深知别林斯基这封信是对沙皇政府黑暗统治的大胆揭露和强有力的抨击,是对整个农奴制度的宣判,是俄国革命阵营的一篇战斗宣言。他的朗读使与会者大为振奋,发出一阵阵掌声和赞叹声。一个潜伏在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密探马上将情况向特务头子奥尔洛夫做了汇报,沙皇尼古拉一世闻讯大怒,下令严惩。奥尔洛夫签署了命令,逮捕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34名成员。他还亲自给彼得堡宪兵队丘吉诺夫少校下达了逮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秘密指令:“奉上谕,兹命阁下于明日晨4时,逮捕退役少尉工程师和文学家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该犯居住在小海军街和沃兹涅先克大街交叉路口席里楼第3层勃列麦尔公寓。逮捕时应抄查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切文件和书籍,然后将该犯以及查抄之物品,一并押解至御前第三厅归案。应仔细搜查,勿使任何东西有所遗漏。”
4月22日凌晨4点多,刚刚睡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破门而入的一群宪兵逮捕。有关这一案件的档案充分证明,在曾经关押十二月党人的地方,也就是阿列克谢三角堡中的秘密监狱,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光明磊落。他在供词里,不仅公开宣示了自己的信念、思想倾向和爱好,而且大胆地揭露和控诉了侦查人员和法官对他采取的强制手段。他还谴责了沙皇政府的书刊审查制度,指控他们压制思想和言论,抨击他们常常把一些当代作家推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地。他还竭力为同志们开脱罪责,主动说那些导致他们走上断头台的一系列活动均应由他一人负责。长达8个月的审讯结束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
1849年12月22日早晨7点多钟,寒风凛冽,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其他小组成员共21人被囚车押送到谢苗诺夫校场。这些已被单独囚禁数月的战友们,此刻像见了久违的兄弟一样互相呼唤彼此拥抱。荷枪实弹的卫兵强行将他们排成一列,检察长宣读判决书:“……确认全体被告阴谋颠覆国家政权,证据确凿,现判决如下:处以死刑,枪决。”死囚们被套上白布殓衣,3人一组依次处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第二组。在他之前,彼得拉舍夫斯基和另外两个犯人被绑在3根刑柱上。恐怖的、急促的鼓声响了,16名行刑士兵举枪瞄准。然而半分钟过去了,刑场上却是时光停止一般的沉寂,没有枪响,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一个宫廷侍从武官来到刑场,宣读了沙皇的特赦令:“……陀思妥耶夫斯基发配西伯利亚要塞服苦役4年,尔后贬为普通一兵。”其他犯人也都被免去了死刑,解往工程兵部队军犯连,发配高加索某军团,充当列兵。
刑场“死而复生”这一幕的总导演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最高法院在复审军事法庭上报的死刑判决书时,就认为量刑过重。于是沙皇为了表现他的“恩典”,决定“赦免”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但他又吩咐手下,必须在发出最后一道口令“开枪”之前,才能宣读最后的改判决定。很显然,这是沙皇为从精神上摧毁革命者的意志而搞的一个小把戏。
12月24日,彼得堡开始圣诞的欢乐,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被解往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在途中一个羁押站,几位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来探望这些“政治犯”,请他们吃了一顿午餐,并送给他们一些物品,包括每人一本 《圣经》,在书皮切开的小口里,装着一张10卢布的纸币。这本 《圣经》 陀思妥耶夫斯基终生都携带着,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写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他是在1850年1月23日到达四面围着壕沟和土墙的鄂木斯克要塞的,路上走了整整一个月。这里是一座真正的“死屋”,囚室腐朽不堪,房顶漏水,屋里生着冒煤烟的火炉,马桶臭气熏天,周围是永不停息的吵闹声、咒骂声和铁链的叮当声。囚犯们脸上都刺着字,吃的是发霉的面包和令人作呕的菜汤,里面“漂着数不清的蟑螂”;他们的脊背被打得皮开肉绽,伤口里残留着木片。他们随时随地都披枷戴锁,连洗澡时也得戴着。囚犯里什么样的恶棍都有,也不乏英勇果敢的爱国者和无所畏惧的游击战士,其中有一些天赋雄厚的卓越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日复一日经受着白天的苦役、残忍的鞭刑、粗劣的饮食,禁不住悲从中来。这一切,应该用笔记录下来,虽然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只能偷偷地进行,但囚犯们的经历和“罪行”不能不留存脑中。这就是他日后震惊世界的杰作 《死屋手记》。
到1854年2月,陀思妥耶夫斯基苦役期满,终于摆脱了沉重的铁镣。他被编入西伯利亚第七边防营当列兵。
监禁、死刑、流放、苦役、兵役,前后共10年。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最艰难、惨痛的一段经历,是在苦役的黑暗中,执行的慢性的死刑。
爱情治好了他的赌瘾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有过3次恋爱、2段婚姻。第一次发生在他25岁,对方是别林斯基文学圈沙龙主人巴塔耶夫的妻子,随着他与别林斯基、屠格涅夫渐行渐远,这场单相思无疾而终,留下的是 《白夜》 这样化激情为精神的爱情小说。
第二次恋爱虽然最终成就了婚姻,却也是千辛万苦。当时刚结束苦役的他被送去西伯利亚第七边防营当列兵。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税务员的妻子玛利亚,税务员是个酒鬼,而玛利亚面对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孱弱的患有肺结核的身体,依然乐观,温柔善良,全力抚养儿子。这大概令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她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他疯狂地爱恋着她,甚至在她搬家之后,在她丈夫死后,在她另有新欢之后,他依然给她写信,奔波千里去看望她,帮助她。1857年2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玛利亚在库兹涅茨克举行了婚礼。但这场苦求来的婚姻并不安稳,据说婚礼的当时,新娘的身边除了新郎,还有新郎的情敌。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被恢复了写作的权利,忙于写作。1861年他获准退役回到彼得堡,出现了一次创作高峰,《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等相继发表。
第三次恋爱发生在彼得堡,他爱上了年轻率性的姑娘苏斯洛娃。苏斯洛娃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粉丝,在她眼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英雄和受难者。然而交往日深,苏斯洛娃开始厌烦这位不肯与病弱之妻离婚的有妇之夫。1864年夏天他们在欧洲旅行时,她开始与别人调情,而他则陷入了疯狂的赌博。直到接到玛利亚的死讯,他才回国,面对着妻子已经冷却的尸体,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意义以及人生在世的使命的某些沉思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她的死使他经受了一场悲剧。
回到彼得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祸不单行,刚刚埋葬玛利亚,哥哥又猝然离世。本就债台高筑的他,现在还要抚养继子、嫂子和3个侄子。他签下了无数债据,随时有可能被债务人送进监狱。趁人之危的出版商给了他一纸3000卢布的合同,要求他在半年里交出一部长篇小说,否则不但要支付违约金,还将失去未来9年的全部版权。他只有疯狂地写作,健康每况愈下,卷土重来的癫痫病隔几天就会让他口吐白沫,全身痉挛,然后又从痛苦的抽搐中醒来。朋友建议他雇佣个速记员,用口授的方式减轻写作的负担。于是在1866年10月4日 12时,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斯尼特金娜走进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家门。这个有着良好教养、温柔娴静的姑娘,让他的写作变得十分顺利,在不到2个月里,完成了 《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获得了难得的平静,这是不同于他以往经验的恋爱。交稿后,他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的人生悲剧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缓缓告诉面前的姑娘,并在最后揭开真相——这是一场文学式的求婚。1867年2月15日,45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20岁的安娜在伊斯梅洛夫大教堂结婚。
新婚的日子刚开始磕磕巴巴,新郎的癫痫和不断上门讨债的人,让安娜倍受折磨。她典当了自己能典当的一切,带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了欧洲。在那里,安娜才知道他的丈夫是个赌徒,但当他沉迷于疯狂的赌博时,癫痫竟然没有发作。安娜渐渐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的突出特点是热情、急躁、好冲动,对什么都容易入迷上瘾,这种性格常常使他陷入绝望。她认为他不是因为贪财才赌博,而是因为赌博本身是那么吸引人。她不再阻止他赌博,直到赌尽最后一个铜板,她和他一起饿肚子。陀思妥耶夫斯基跪下来求饶,哭泣,自责,绝望。当安娜宽恕了他之后,他便安静地坐下来创作,奋笔疾书,思如泉涌。如此这般反反复复4年,其间还经历了第一个孩子的夭折,到1871年春季,回到彼得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彻底戒赌,而癫痫也暂时远离了他。他完成了 《白痴》、《罪与罚》,还带回了《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构思。
安娜开始与丈夫的债务人谈判,她的机智大大缓解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压力。她还开始独自出版自己丈夫的小说,渐渐成了一位有经验的出版家。经过半个世纪颠沛流离的不幸生活以后,他终于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幸福——妻子、孩子,和平静的书桌。
1880年年底,经历了坚持不懈10年努力,债务已全部还清。正着手 《卡拉马佐夫兄弟》 第二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咯血,肺气肿把他击垮了,次年2月9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