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英国伦敦地铁车厢内乘客稀少。(图源:新华社)
【导读】英国首相约翰逊当地时间3月23日宣布全国封锁三周,对民众的活动进行严格限制。随着新冠疫情在欧洲越来越严重,各国的防疫措施不断升级,西方会怎样再评价中国的有效防疫手段?这次新冠疫情,西方社会会否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看法?对此,正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文汇讲堂第136期嘉宾)在受访中表示,这次疫情毫无疑问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有的国家政府的表现令人民失望, 学习中国的防控经验,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英国政府改变策略的原因是看到了海峡对岸的疫情失控
问:约翰逊首相宣布了应对疫情的新策略,相比上周做出了明显调整,但似乎在操作层面人们存在许多困惑,我想知道英国社会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马丁·雅克:目前社会氛围发生了极大变化,英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一月初的中国。之前根本不算什么策略,只是在抓瞎,直到3月16日才算是往中国的抗疫方式以及世卫组织建议的方向上靠了靠。他们开始取消各种规模的公共活动,体育赛事取消了,影剧院也宣布要暂停营业,即使现在还没关门未来估计也会关门,目前学校确实还开着,不过我猜过几个礼拜也会转到网络授课(当地时间3月18日,英国首相宣布学校停课,取消考试),我们会朝中国和意大利的方向靠拢,很快社会经济生活会大面积中断。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我们面临非常严重的情况,必须把人的生命摆在其他问题的前面来优先考虑。随着英国对这场危机的认识发生变化,它政策的重心也在拯救生命和尽量维持经济运转之间微妙调整。一开始人们想在应对疫情的同时,保证生活不受影响,他们无法预见几个星期之后的情况,所以这也是很自然的反应。
英国改变政策原因有二:一是看到海峡对面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的情况之后,意识到同样的事将在三周之内发生在本土,这种预期以及随之产生的恐惧迫使英国政府改变了立场;二是人们质疑“群体免疫”的科学基础与世卫组织的建议背道而驰,而世卫组织在这场危机中做得非常好,客观冷静,给出的建议也连贯一致。因此就连媒体也立即对“群体免疫”提出了质疑。
西方社会国家角色受到限制,这和西方文化传统有关
问:我注意到英国政府的防疫措施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民众自愿配合防疫工作,这个“自愿”代表着西方对民间团体和社区力量的依赖,对政府强力执行封锁的抵触,正是西方许多国家防疫工作的核心。中国和西方分别强调国家能力和民间能力,平时只要适应国情这二者各有它们的道理,但在巨大危机面前,政府应该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中国民众就指望政府负起责任照顾好所有人的利益,但西方社会的某些反应令人费解,一些低风险人群似乎不想让政府把手伸得太长,认为他们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然而事实是,当今世界高度互联互通,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公共措施,个人和微型社区无法靠自愿有效地阻断病毒传播。
马丁·雅克:这牵涉到政府角色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国家的角色是受到限制的,而且人们也期望它受到限制。这种对国家的约束是在一个过程里逐渐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国家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命令经济;战后直至撒切尔执政的年代,尽管不再是计划经济,但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一直占上风。撒切尔和里根带来了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市场被无限突出,国家一再退却,不光是功能被弱化,精神状态也变得虚弱无力,政府公务员受到的训练根本没有教他们如何应对当前这样的情况。所以约翰逊在记者会上才会有那样的发言,他只是请求人们自愿放弃各种活动,不是规定大家必须采取这些措施,这是政府对责任的放弃,政府不介入,受损商家是无法得到保险赔偿的,他们面临法律问题。
另外,这也是个文化问题,儒家文化的国家国民期望政府像家长一样照顾大家。美国则是完全相反,宪法的基本精神就是限制政府,许多人不但不认为政府能解决问题,反而认为政府就是问题本身。欧洲,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则介于中美之间,民众与政府的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英国则介于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有深厚的自由放任传统,这也是撒切尔主义如此成功的原因。
随着疫情加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戴口罩。(图源:环球网)
疫情如同战争,非常时期英国民众已经开始积极配合政府
问:我注意到即使有的西方国家已经采取了封城措施,可还是奈何不了有很多人违反防疫规定。您认为英国人在未来这段时间会积极配合政府吗?
马丁·雅克:我认为人们会配合政府的,因为大家会感到恐惧,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确实应该让英国人感到恐惧。最近许多超市出现了抢购现象,意面、罐头等各种不易变质的食品以及厕纸被抢购一空。这种做法虽然有反社会倾向,但我能理解他们,他们感到恐慌,害怕疫情恶化波及自己和家人,不等政府出台应急措施自己先行动起来,这说明人们对态度已经变得严肃起来。 大家终究会意识到,我们处于非常时期,严重程度超过了经济危机。
我们都愿意尽量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但疫情就像是战争,也许一开始大家对战争的持续时间、伤亡人数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但只要人们正视战争,就会为了国家利益和自我保全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来争取胜利。这种规模的传染病大概是和平时期最接近战争的情况了。 由于疾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如此重大的威胁,人们已经准备好放弃许多自由了。现在英国体育赛事取消了,报纸的体育版都没有东西可写,这对热爱体育的英国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平时大家看报都是先看尾版的足球新闻再看头版的,不过反正目前大家对这些不便基本没什么抱怨。
意大利自称学习了中国的强制方案,在英国引起积极效果
另外意大利也是个有意思的例子。意大利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很特别,从19世纪的意大利统一运动至今,它的国家政府一向很孱弱,意大利人的认同感更多维系在城市和大区层面,你来自伦巴第、他来自西西里,我来自艾米利亚-罗马涅,我们勉强能都算作意大利人,但一上升到国家层面政府就面临很多问题。但这次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尽管意大利行动得晚了一些,但它直接采取了最具强制性的中国方案,平时纪律性最差的意大利人这次非常团结,高度支持政府的举措。 还有件好笑的事,前段时间有个意大利部长官员上英国的节目,节目本身经常批评中国,主持人问他要采取什么策略应对疫情,他说“我们的策略就是复制粘贴。”问他什么叫复制粘贴,他说“我们要复制粘贴中国模式,它是有效的,我们就要用它。”节目效果特别好。
3月4日,在意大利罗马,游客戴着口罩参观斗兽场。(图源:新华社)
事实面前批评中国的声音沉默了,西方国家不得不学习中国
问:最近《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北京是如何包装抗疫故事的》,抛开里面对政治宣传的负面描述,作者吉迪恩·拉赫曼似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全世界地缘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更多国家或对中国的领导寄予更大的期望。
马丁·雅克:从政治意义出发,这场疫情代表着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一月时,中国、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体制遭到西方媒体的一致攻击,说它不透明、不在意人民死活。中国一开始当然也犯了些错误,可一旦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采取的措施无比明智,但各路疑华反华人士仍然一拥而上攻击中国,这就是当时的氛围;两三周前形势开始扭转,中国完全控制住了病毒而西方开始面临严重疫情。西方国家本可以借鉴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但个别国家的一些人却只会指责中国。他们没有认真对待这一影响人类健康的危机,更没有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任何东西。
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显而易见。中国境内的新增病例大大减少,经济活动逐步复苏,中国社会正一点点恢复常态。中国很快成了当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在这场健康危机中,中国依靠自身制度成功抵御了风险,控制住疫情。然而,有的国家却被自己的傲慢蒙蔽了双眼,没能及时地学习中国经验,也没有拿出必需的强有力措施。这次疫情毫无疑问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有的国家政府的表现令他们失望。与此同时,批评中国的声音也大多沉默了。中国成功了,他们却无所适从。对他们来说,学习中国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中国以谦逊的态度作出了回应,向西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并分享经验。
至于那篇文章,我很熟悉吉迪恩,你得结合他的思想历程来看待他的言论。他前些年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开明,充满好奇,但去年他曾表示自己对中国非常失望,最近这篇文章似乎又有点回心转意的迹象。当然我不同意他用“威权主义”来描绘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东西方有根本性的不同。“威权主义”的意思是政府不理会人民的意志,在所有事情上都强迫人民执行政府的决定。在中国的事实,完全相反。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
这次疫情会让更多国家反思新自由主义,正视中国治理模式
问: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改变人们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观感;也有人也提出它可能促使人们反思全球化,因为国际分工高度细化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给国民经济带来脆弱性,全球经济可能衰退。如果这次大流行病导致人们对政治经济理念进行深刻思考,会不会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马丁·雅克:现在西方还处于疫情的早期阶段,很难对说五年十年后我们怎么看待今天的疫情,所以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靠猜测。
我个人认为它可能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严重,影响更深远,部分原因是现在距离金融危机也不过十余年,短期内受到两次打击,人们的反思力度会比较大。
这场大流行病所到之处,打破了几乎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影响了个人乃至社会的精神状态,甚至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疫情显示了世界互联互通的程度,西方原本以为一切只会发生在中国境内,结果两个月内自己也面临同样的情形。既然世界如此互联互通,未来我们必须加强相互学习的力度。随着疫情发展,国际合作的情况会影响未来人们对互联互通的期许。
另一方面,各国也开始管控边境,回到家里疗伤,还要考虑到全球化退潮的大环境。这是个矛盾的悖论,两股力量都存在,很难说长期发展下去会成为什么样子。
我认为未来各国可能会意识到自力更生、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减少风险暴露。 经济方面要考虑的元素太多了,比较难下结论,但政治方面我的判断是,经过疫情锤炼中国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变得更加强大,这场危机会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治理模式的合理与正当性。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模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承认,这次疫情可能使中国政治和治理模式得到肯定,而且规模和力度可能超过2008年,毕竟比起经济人们更珍视生命。 反观西方,近年来西方民主制度和治理体系屡屡受到质疑,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的影响力本来就在衰退,这场危机可能使其雪上加霜。连英国也开始接受更多的政府干预,私有化基本停滞,国有化被提上议程。
外国政党政要高度评价中方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
危机让各国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互联互通迈进
问:当全世界经历共同危机,各国是否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更深刻的认识乃至期许?
马丁·雅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提法,中国文明深处一直胸怀天下,它考虑问题不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考虑,而是直接面对天下万民,考虑的是世界整体文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有形的表达,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自从去年中意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来,意大利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大为改观。我们前面提到了互联互通和自力更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朝互联互通方向努力的大目标,而中国这个自古就有天下观的国家,正在推动它逐渐落到实处。
前几个月当我看到疫情在中国爆发时,我心里十分难过,试图想象中国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也试图想象中国政府在面对未知危机时的紧张心态。我只能远远的从新闻上了解中国的情况,而报道首先很有限,另外对中国的抹黑也非常恶劣,有的人用疫情作为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借口,令我感到无比愤怒。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病毒,中国代表全世界撑在抗疫最前线,许多人经受了地狱般的折磨,而西方某些人为了谋取狭隘的政治利益去攻击中国,全然丧失了人类的同情心。所以我愤怒。近年来,个别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的发展满腹牢骚,这种情绪混杂着恢复旧的国际秩序以及建立经济、政治和民族等级制度的企图。西方一些人经常对中国制度说三道四,然而无数事实一再证明,他们错得非常离谱。
直到两三周前,媒体的态度才终于发生大幅转变,对中国给予肯定,对此我感到欣慰。
作者:杨晗轶、马丁·雅克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来源:综合自观察者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