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当上海迪士尼确定开业日期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时,本土文化也迎来了自己的好消息。记者获悉,停业13年的上海“大世界”首次明确了复业时间表——明年,也就是它开业100周年之际,大世界将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的身份重新开张。作为大世界的标志之一,哈哈镜将得以保留,但会被注入高科技元素。
市政协常委道书明昨天表示,大世界在2017年复业已是“铁板钉钉”。目前,该项工作由黄浦区牵头推进,并面向国内外设计机构进行招标。道书明说:“如果说过去讨论大世界的复业只停留在纸上,现在是真正落实了。”
昨天,市政协向媒体公开介绍了53件年度优秀提案,上海市旅游局原局长道书明撰写的《关于尽快让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复业的建议》也位列其中。道书明强调,很多上海人对大世界怀有特殊的感情——虽然它自2003年5月起就处于停业状态,但相关部门一直接到游客的电话询问“大世界的门票怎么买”。
和迪士尼相比,更加本土化的大世界对上海具有更丰富的符号意义和历史传承。外观上,它标志性的塔楼一直是上世纪上海明信片里的必选画面,与外滩、国际饭店等并列。在文化意义上,大世界曾是上海最受欢迎的室内娱乐场所,有“远东第一俱乐部”之称,云集着全国各地的热门剧种和新奇的游乐设施,并通过独创的“一票到底”模式,吸引百姓在大世界里畅快地泡上一整天。
大世界的创立,与旧上海几位大亨密切相关;随着上海解放,它的身份也几经变化。上世纪50年代,它曾改名“人民游乐场”,“文革”中一度成为外贸仓库,而后成为市青年宫。直到1981年,大世界重新开业,恢复了大众游乐场所的定位。与这些名称、功能变化相伴的,是大世界权属的不断转移——它曾先后被划归市文化局、团市委、市文广集团等管理。
历史上的大世界,曾经每天都是顾客盈门,民间素有“不到大世界、枉到大上海”的说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至2003年停业前,大世界的人气越来越低落。为此,重新对其功能进行定位,并结合新的规划对老建筑加以修缮,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大世界这次停业似乎太过于漫长。十多年来,许多政协委员先后提出推进大世界复业的提案,但始终未拿到明确的时间表。某种意义上,百年沧桑,既是大世界的财富,也是包袱。在道书明的相关提案中,他对复业工作的难点如是分析——“因为‘大世界’是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也因为历史上几经功能变化,产权转来转去,历史积淀问题较多,而且‘大世界’地处闹市,没有停车场,所以‘大世界’的功能定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加之产权归属几经反复,故‘修复’‘复业’也就一拖再拖。”
而今,这些障碍显然已获突破。道书明表示,对大世界的复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浦区牵头推进,组建了开发公司。明年,大世界复业后,将成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览中心,容纳各类乡土演出、民俗、手工艺等,这符合大世界一贯的定位。
除了明确功能,大世界复业前,还将完成建筑的加固与修缮、增加停车设施等硬件建设。道书明说,未来的大世界将比过去更大、更精彩、更有内容,其范围或许将拓展到云南路。至于开业后高科技的哈哈镜会是何种模样,道书明说,目前这还要保密。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