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速放缓、竞争激烈的中国少儿图书市场,本土原创图画书近年来正在以惊人速度增长。有出版人士判断,下一个童书出版的“黄金十年”,图画书将是尤其醒目的重要标志。眼下一批本土图画书作家和画家崛起,不少作者与国际接轨采取自编自画的创作方式;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中国原创图画书出版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创图画书研究中心等专业平台纷纷建成。
在这股热潮中,图画书创作还面临哪些不足?原创图画书如何更好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和心理诉求,以东方美学讲好中国故事?今天在沪举行的第二届“儿童时代图画书”论坛上,全国多名画家、作者、专家齐聚,论坛主题为“探寻中国原创的力量,拓展‘儿童时代’品牌新内涵”,由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主办。
儿童图画书不是玩具的替代品,它有更加高远的定位。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梅子涵说,图画书可以向年龄很小的孩子自如讲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物和哲学,但如果让中国孩子仅仅从引进版童书里发现世界、探索自我显然是不够的,对身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应更大比例来自母语文化的滋养。“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中国原创图画书多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简单呈现一些浅显易懂的画面、堆砌几个民族符号元素就够了;也并非一味照搬模仿西方、或是把国外畅销绘本换一张东方的皮,而是应该有契合的表达、发出坚定的本土声音。”
“当今图画书虽然很热,但作者应潜心深入生活,真正好的图画书是等出来的。”因创作《牙齿,牙齿,扔屋顶》获2014丰子恺图画书·佳作奖的刘洵坦言,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长时间的积累和采风。《牙齿,牙齿,扔屋顶》以孩子换牙习俗为线索,在精致的水彩画面中,裁缝铺、修车摊、磨刀匠人交织成的生活图景,不动声色流淌出城市变迁的母题。
为了营造逼真有感染力的图景,她带着女儿多次去南京的老巷子采风,“如果想让一个地方成为图画书里的场景,仅仅走访一两次拍一系列照片是远远不够的。流于表面的肤浅了解,很难磨出动人的细节。”在她看来,要和这个地方相熟,不仅仅意味着熟悉这里房屋的分布和日落日出的方位,还要了解不同季节的变化,角角落落人们生活过的痕迹,体会其中的温度,感受这个地方的灵性,创作出的图画书才能传递出有神韵的精髓。
刘洵谈到,图画书看似很薄,但并不浅薄,一本小小的图画书甚至可以表达比一部长篇幻想小说更深刻的内涵。“因此,创作图画书需要更加谦卑,当然,这种谦卑并不是一定要蹲下来用孩子腔的语言来说话,它更是一种愿望——愿意丢弃自己的种种散漫来守着孩子成长的愿望。学会和很多很多的孩子对话,告诉他们哪些东西需要我们永远持守。”
她说,有时,图画书创作者往往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数年去构思一个故事,把它琢磨透,然后再花上同样多的时间把它慢慢地写出来画出来。无论是诙谐灵动的《哈气河马》,还是新近构思的画墙绘题材,刘洵无不先做足功课,反复打磨细节。
如何在本土图画书中更好地表现中国儿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文化自信?
痴迷于版画艺术的青年作者吴亮,尝试把版画艺术融入图画书创作,推出《小木马》《我叫贾宝玉》等多部作品,东方色彩浓郁,后者还运用版画的蚀刻和飞尘技法。曾创作《团圆》等代表作的画家朱成梁谈到,水墨、版画、剪纸、泥塑、壁画、漆器等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都是他的灵感源泉,但中国元素需“如盐融水”般巧妙化用,而不是“硬性植入”,从而引领孩子们走进文学和审美的广阔世界。
在业内看来,图画书语言是 “浅语”,孩子听得懂、浸满了亲情和挚爱的妈妈语;同时是“潜语”,深入浅出,简洁纯净,却又蕴含了深意;又是“前语”,是成年人独特的生命感悟,为儿童提供情感体验和生存智慧。
1950年,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第一本少儿刊物。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余岚介绍,“儿童时代图画书”延续了宋庆龄提出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理念,自2012年起从少儿期刊品牌《儿童时代》孕育出版,相继开发月月学和月月看产品线,聚焦文学和科学,累计出版200多种。多部作品获“丰子恺图画书·佳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上海图书奖”,目前一批图画书输出版权,其中《小兔的问题》英文版获2018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美国分会“国际杰出童书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本获此荣誉的中国童书。
论坛现场举行了“儿童时代图画书”专家顾问聘请仪式,邀海飞、梅子涵、朱成梁、熊亮、朱自强、王志庚、姚红、费嘉等担任专家团特别顾问。刘洵、梁川、俞寅、徐晓璇等成为签约画家,“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绘本新星奖”征奖同期发布,激励优秀图画书创作和出版。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