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耄耋,还能以怎样的创造力攀登艺术山峰?今天于刘海粟美术馆揭幕的“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杨正新、王劼音”给出答案。
这是由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首展。两位主角杨正新、王劼音,均为新中国培养、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风格迥异的他俩,今年刚好都年届耄耋,但依然像当年那样对艺术创新孜孜以求。
展览采用双人双展厅的呈现方式,汇集近60件作品,以未公开发布的最新创作为主,其中不乏代表性经典佳作,向观众展示海派艺术家对传统水墨艺术独具风格的诠释。
杨正新是上海中国画院第二代画师,也是值得深度分析的创新型画家,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掀起海派国画变法。
他一方面继承了海派绘画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通过中西合璧的尝试推动了新一代海派艺术的形成。在创作中,杨正新相当注重中西方艺术的结合和传统语言的现代性转换,不仅将西方现代的构成与色彩观念融合进自己的水墨画实践,还着意于新的水墨实践中挖掘真正的属于中国审美的精神旨趣。
很少有人知道,杨正新原名“杨正兴”。是他的启蒙老师海上名家江寒汀将“兴”改成了“新”,并特别叮嘱爱徒,要沿着中国画的路子来创新,路子必须“正”。杨正新在展览现场坦言,自己的创新无不在坚守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中国画的笔墨,需要经过长时间磨练和沉淀,其力度、韵味、节奏才能达到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才能说走向成熟。”
杨正新作品
王劼音原本主攻版画。这是一位对媒介材料敏感性极强的艺术家,不拘一格地涉及油画,水墨、综合材料,探索艺术的开放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模式。他以自己的审美范式重构了水墨,既联通了现代语境和当代视觉经验,又保留着传统的底色。
从王劼音的绘画作品中,人们能看到文人画的笔触感觉、版画的拓制感觉以及涂鸦的随意性感觉,其间透出浓重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是在绘画技巧和文化内涵上的一种熔铸和提炼。
王劼音作品
这一系列展览的策展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学院执行院长石墨坦言,功成名就却在艺术探索上依然没有止步、寻求突破,正是当代海派名家系列展计划遴选艺术家的一个标准。双人展系列引入了“比较艺术”的概念,将两个优秀的艺术家同处一室,在学术上做一番搏斗,给艺术家一种彼此的激励,给艺术带来新启发,同时也让前来欣赏画作的观众在这样别具一格的“PK擂台”上感受当代水墨和海派艺术的共通共鸣。
据石墨透露,系列展未来五年内每年都将筛选两组水墨艺术家组合搭档,致力于传递对传统中国绘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我们想通过选送艺术家以往代表性风格技法中展现创新性的当代水墨最新作品,挖掘传统绘画的当代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海派艺术家深厚底蕴与高水平继承创新能力、展示新时代风貌。”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