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的“星梦停车棚”,位于陆家嘴东昌新村。近日,这里再度迎来艺术“上新”——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社区枢纽站联合主办的“岩彩绘画在星梦停车棚:儿童友好与艺术不老”。
这是星梦停车棚第三期艺术植入项目。不同于前两期将展品打印成图片在车棚展览,此次这里迎来的是岩彩绘画原作。这个展览同时也是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的“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览在社区的实体滚动展,以“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为主题的系列项目。
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表示,本次展览是非常好的艺术进社区的项目,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学院和社区枢纽站合作的社区项目。在“大美术馆计划”下,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美好社区是我们美术馆外延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美好在这里体现。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美好,但环境的美好可以促进我们的把家园打造的更好,对人生有更多好的向往。中华艺术宫在后续还会进行更多的外延项目,社会项目。会和上海的各个社区进行展览,用美术的力量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中华艺术宫将持续在相关社区开展系列艺术社区项目,通过参与式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构筑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以此推动社会大美育,提升城市软实力,希望通过美术馆进社区,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塑造美术馆与公众、城市文明的全新关系。
据中华艺术宫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介绍,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苗彤及其学生合作的艺术社区项目。
展览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岩彩壁画是苗彤与学生孙晗特地根据星梦停车棚的空间氛围,在一面墙上临摹的莫高窟第461窟窟顶南披《伎乐飞天(北周)》作品。此伎乐飞天绘于天宫栏墙之上,头梳发髻,黑色头光,面相略方而丰腴,双手持横笛吹奏,身着中原汉式大袍,飘带飞扬,袍下摆在风中呈牙旗形翻卷,表现出飞动感,服饰色彩鲜艳如初。这件作品还特别用了亚克力罩进行保护,它不但在居民停车棚中与居民日常使用的助动车、自行车融为一体,同时与从2021年开始的社区展形成同类主题的一次新的延续。第二部分是上海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王语菲、梅金洪于展览前期在东昌新村居民活动室和小区居民开展以“儿童友好与艺术不老”作为主题的亲子工作坊的成果——6幅小学生在工作坊中完成的以敦煌壁画中的动物为主题的岩彩作品,还有一件影像作品是在车棚临摹敦煌壁画和工作坊的影像记录。第三部分是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研究生王语菲、陈瞳、薛瑞洁创作的3组岩彩画原作。
“社区枢纽站”发起人王南溟认为,星梦停车棚以展出空间与居民日常停车位相融合,通过两年多三个艺术项目的植入,完整地共建了居民停车棚中兼具使用功能的美术馆新空间。本次项目既作为星梦停车棚的临展厅启动项目,也是星梦停车棚中小区居民参与艺术体验的成果展。
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苗彤提出,以往岩彩绘画工作室也会在石窟创作,这些地方距离我们的城市很遥远,但这次来到星梦停车棚这一具有烟火气的地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艺术社区”是上海美术学院与中华艺术宫成立的上海美术馆学研究中心自去年以来持续推动的一个研究课题,双方近期以艺术社区为主题,策划了“艺术社区:美术馆志愿协作中的策展人与艺术家”“艺术社区与未来哲学:人、社会与行动的意义”等论坛,邀请多领域专家共谈艺术社区,有力推动了艺术社区理论的建构。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俊介绍,本次展览作为“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系列项目其中之一,很好地体现了上海美术学院“四为”的办学理念,也为学院拓展了育人空间。上海美术学院联动中华艺术宫和社区枢纽站,相关师生通过跨学科教学和艺术社区展览的共同参与,把艺术社区和社区微更新、艺术动员、居民参与相结合,不仅为社区赋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居民们也通过艺术社区项目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进行讲解和维护,极大地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下个月,双方在陆家嘴市新小区打造的“电梯美术馆计划”也将落成,这将是全国的首座艺术电梯。双方将持续通过文教结合,共同打造艺术社区场域,服务新时代的社会美育。
作者:范昕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