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来自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最新展览“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上海展现场,在国家级美术殿堂中欣赏众位雕塑名家的精品,解锁思政课的创新“打开方式”。
自2月15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虹口区教育局与举行美术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以来,已经有不少虹口中小学生走进了中华艺术宫,参加了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科学的课程设置成为校园教育的有力补充。
据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王一川介绍,“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课程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发挥国有美术航母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面向全市中小学各年龄段开设的美术公共教育特色课程。作为市文化旅游局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代表性项目,旨在整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优质艺术资源,开展以美术馆为第一教学场所的美育课程,引领青少年探索艺术、品读经典、参与互动,希望通过美术原作的非凡魅力为“思政教育”赋能,让思政教育走出校园,更带给孩子们可感知、可触碰、可深思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孩子们徜徉在展厅之中,近距离观察雕塑精品的的材质与细节,在欣赏讲述抗疫故事的作品《一线相遇》时,参观的小朋友也为同学们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为她带来的温暖与善意。
在展厅现场,有一件特殊作品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就是艺术家石富用铸铜材质雕琢的一位笑颜如花的小姑娘。在美术老师陈敏捷的引导下,同学们了解到,这件名为《愿做一株报春花》的雕塑取材于一位真实人物——仅有十岁的文工团战士刘军,她在前线为战士们表演节目,总是唱歌给前线的战士听,是军中的小白灵,她还帮助医生一起抢救伤员,冒着被敌人轰炸的危险几天几夜守护着伤员。
到场参观的张同学被原型人物的经历感染,“这次美术馆现场课的收获非常大,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们应当缅怀先烈,承继传统,激励斗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而努力学习。”
“艺术融合,名作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整合这样的优秀资源,中华艺术宫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像正在进行的‘中国姿态’雕塑展中,许多艺术家自发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作的切入视角,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普遍现象。”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说,“通过与虹口区的合作,我们希望虽然孩子们年龄还小,可能对于雕塑的艺术内涵未必了解透彻,但是通过专业的讲解,以及馆校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孩子们对于这些雕塑产生兴趣,并进而让雕塑的思想影响到他们,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正如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王磊所言,“大思政课”建设必须要打破校园围墙,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为了探索让更多青少年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进艺术殿堂,在沉浸式氛围中感受美术馆独有的人文魅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进一步提升满足居民高质量公共文化需求的服务,围绕“社会大美育课堂”打造全新公共教育品牌项目“中华艺术大家说”,将邀请各领域名家,联合各大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为青少年乃至全市市民呈现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