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所出的《〈谭屑〉拾馀——晚清驻朝鲜使臣丛札及诗文稿》(国家图书馆2014年),收有张謇信札多件,可作为《张謇全集》的补遗。此书刊有原迹图片,据此与释文校读一过,可校出整理者在认字和标点方面的一些错误。
这部分内容最近收进凤凰出版社《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六辑之一的《新见近现代名贤尺牍五种》。遗憾的是,这次收录,原来的一些错误尚未改正,最起码我关注的那批张謇信札,几乎是一字不动地搬移。
这回问题更大了,因为不附原迹图片,读者只能乖乖地跟着整理者走,被带进了死胡同,此也不好回转。
现据原迹图片对读凤凰出版社整理本释文,校改于下。标点不确者除特别得指出者,其馀则略:
第一通:第一通:“从颂诸论”应为“从颂绪论”;“道冈坠而不著”应为“道罔坠而不著”;“诸注波澜于海口”应为“诸法波澜于海口”;“滋惭乎于佳言”衍一“于”字;“敬摹一说”应为“敢举一说”。
第二通:“伯龙”应为“伯猷”;“参刺”应为“参判”。
第三通:“凉奕”应为“凉爽”;“一部”应为“耶”;“参刺”应为“参判”;“亦念”应为“贡念”。
第五通:“想喜检除屋宇”应为“惭喜。检除屋宇”。
第六通:“彦叔”应为“彦升”,“并还且可感”应为“并还,具可感”;“题记”应为“题讫”,“顽叟”应为“顽皮”。
第七通:“授劾”应为“投劾”;“悔咎”应为“悔吝”。
第九通:“黄桃,产”应为“黄狣产,”;“答更不佳”应为“苦更不佳”;“伏答”应为“茯苓”;“价若不足,当徐补缴”应插于“呵呵”前;“平安”应为“早安”。
第十通:“归还”应为“归否”;“万寿”云云一段,系另纸误附此信后者,观笔迹似出吴长庆之手。
第十一通:首句“迎接官”云云为另纸,或系信封,与其下所开药方未必为一件;“孕妇忌服,小儿三粒”乃指灵宝丹,应插于“每服不可七粒”后;“卧龙丹”以后脱字错乱,指谬费辞,此为重录:“间有粉末而黑色者,为卧龙丹,嗅少许于鼻,不可服也。”
第十二通:“时慕庐江将军之事”应为“时参庐江将军之事”。
第十三通:“季直识”应为“季直缄”;“意盼盼”应为“立盼立盼”;“希勿”应为“幸勿”。
第十四通:“知饯随报”应为“去笺随报”。
第十六通:“写意”应为“写竟”。
第十八通:“不必更”应为“必不受”。
第十九通:“延陵子”应为“延陵公”;“一部”应为“耶”。
因第十五通《〈谭屑〉拾馀》一书漏载,故无图可校,但此函张謇署名“季直赋”的“赋”字不通,疑也是“缄”字之误识。
至于另有七件笔谈,整理者有按语云:“依笔迹鉴别,三、四、五、七则无款之笔谈似出自张謇之手,第六则无款之笔谈内容似出自李延祜之手。”按这几件笔谈,第三、四、五、六正是张謇的字,而第七件却定非其手笔也。
作者:黎数
编辑:高矅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