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是指包括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一组综合症,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然而关于阿尔兹海默病,人们一次次提起它,却只是将其作为衰老的自然组成部分。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1910年这种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今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将主题定为“记忆3秒钟”,因为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个老人陷入认知障碍困境。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目前痴呆患者人数已超过1000万。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20人就有1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年龄每增加5岁,它的患病率便会增高一倍;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每3到4位就有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对一个老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把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都变成最宝贵的回忆,但阿尔兹海默症却会像一块可怕的“橡皮擦”,将老人的记忆全部擦除。
可以说,1000万庞大数字的背后,便是1000万个家庭的隐痛。
为引起公众对认知障碍的重视,交流新技术在认知障碍服务领域的探索应用,今天,“健康与科技面对面”——2018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健康论坛在沪举办,专家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认知障碍的控制和预防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
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及疾病本身带来的羞耻感,目前我国认知障碍患者的早期诊出率较低,很多就诊者明确诊断时已多为中晚期,治疗效果差,照护成本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我们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谈道,严峻的认知障碍防控形势,对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以及广大卫生与健康科技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杨颖华
会议现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杨颖华演示了由其团队主创的“认知障碍服务地图”(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39.196.53.46/YL,即可进入地图系统)。杨颖华表示,当前在认知障碍方面,上海仅在家庭和社区有碎片化、简单化的干预,相比潜在的服务需求,资源还比较匮乏且服务低效,有待建立跨专业的协作机制。
目前,依托上海市疾控GIS共享平台,结合认知障碍机构专题研究成果,已实现了可视化展示认知障碍各类服务资源。只要打开网站,或关注上海疾控官方微信,在底部的主题活动栏目内,就能查询认知障碍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地址、电话、床位信息、收费标准、是否纳入医保等。如需查看更多信息,点击详情,也可放大地图查看机构周边环境。
未来,上海将更多在医务工作者、老年人群、老年痴呆高危人群和患者以及普通市民中加强认知障碍健康知识普及,宣传认知障碍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强新技术在认知障碍防控领域的应用。
据悉,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主办。
作者: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