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护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慢性病患者增多,护理工作早已不应局限于“打针、发药”。
今天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办的2018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上,7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院校及国内知名护理院校的34支代表队参赛,共同诠释何为“温暖的医学”。
打针打得准不准、心肺复苏动作是否标准……这往往是护理技能比赛的“标准考题”,但在此次的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上,评委看的不只有这些,同时也看选手的“待人接物”——如何与患者说话、沟通乃至处理一些“小摩擦”。
上海市教科院院长、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谈到,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已占总人口的33.2%。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慢性疾病发生率占53.9%,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和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呈现“高龄化”“慢病化”状态,这已经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民生问题。
正是基于这些社会背景,本次大赛主题确定为“慢病照护,健康促进”,不仅关注护理技能的提升,更注重护理技能与人文关怀、护理技能与人类大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
“如果说单纯的技能是护理学的硬度,那么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温度。”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朱爱勇教授谈到,随着中外参赛队伍的“同台竞技”的机会增加,大家在护理技能与人文关怀方面的考量也日益深入。
他还谈到,本次大赛的考核亮点还提示,如今的护理人员要从单纯的“执行者”,走向照护评估者、疗护方案策划者、健康宣教者等。这也是现代医学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经8个小时激烈角逐,上海健康医学院最终获得本次大赛的国内学校组一等奖,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获得国内医院组一等奖,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获得国际组一等奖。目前,上海市教委已将该项赛事列为2018年、2019年支持举办的上海市级学科竞赛。
今年,上海健康医学院还承办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上海选拔赛和全国选拔赛,并成功获批该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上海集训地。上海健康医学院提出“实践+人文DNA双螺旋”育人理念。“以赛促教”,如今这些护理新理念已在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出现。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介绍,7年来,上海市教委和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高度重视、悉心指导,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的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大赛水平持续提高,以赛为媒,上海健康医学院“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也更加彰显。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