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胸痛病症突发,病因复杂,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更是高居致命胸痛的病因首位。从全国到上海,胸痛救治“一张网”正在提速建设中。
继开辟出华东第一条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抢救“绿色通道”之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又在全国较早投入胸痛中心建设。目前,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已实现对高危胸痛的早期快速识别、科学救治,近两年的年诊治急性心梗患者均在1000例以上,居上海首位,大量患者受益于这条“生命绿色通道”。
流程再造!搭建“救命高速路”
引起胸痛的情况很多,但有些是分分钟致命的,急性心梗就是如此。未来10年,我国急性心梗患者数将急剧攀升,到2030年预计有2260万急性心梗患者。
急性心梗一旦延迟诊断,将大大增加死亡率,及早诊治成为救治的关键。
这类抢救对时间的要求有多高?医生直言,每分每秒都很重要!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不然将带来大面积心肌梗死、休克乃至死亡结局。
也由此,急性心梗抢救有谨记两个“120”的说法,即突发胸痛后,立即拨打“120”;急性心梗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在这个时段内开通血管,患者多数可得救,所以急性心梗发病后2小时称为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
2015年,我国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正式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工作,旨在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中山医院积极响应号召,经前期投入建设,于2017年9月成为上海市首批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医疗机构,同年12月,中山医院胸痛中心还成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每天,有大量患者在中山医院急诊治疗,如何在候诊人群里最快识别出有致命性病症的胸痛患者,予以快速救治,很关键。
在医院外部,与上海市急救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医院内部,启动流程再造!如今,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已实现院前救护车先行排查患者病情、院内急诊联合多科室出具心电图、检验等检测报告、临床第一时间跟进治疗的高效运作模式,建立起一条为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诊疗通道。
近年,中山医院年诊治急性心梗患者1000例以上,居上海首位,一系列关键指标均明显优于全国水平。
引领全国心梗救治的“上海速度”
在搭建这条生命抢救通道时,医务人员甚至拿着秒表掐算可抢出来的黄金救治时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心肌肌钙蛋白检测。
中山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
“对心梗患者的诊疗如同与死神赛跑,必须争分夺秒!”中山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分析,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能更灵敏探查既往易被漏诊的微小心肌损伤,帮助临床更早期诊断急性心梗,为心梗患者把握黄金救治时间。
也因此,它被形象地称为“心梗暗号”。胸痛中心的建设对心梗诊断检测报告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求心肌肌钙蛋白的报告需在20分钟内出具。这是一项巨大挑战,检验科20分钟内揭示“心梗暗号”,全球能做到的医院都不多。
“每一份患者的检测报告背后,都连接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对检验科来说,只有为临床提供精准、可靠、高效的检测结果,才能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治疗决策。”潘柏申教授强调,检验“准”“快”“好”“新”四个维度不可偏废,不然可能导致生命的代价。
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
为保证胸痛中心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诊断,中山医院检验科在高起点上继续”挖潜“。
“我们分析了从医嘱申请到结果审核全程里的限速环节,逐一优化提速。比如,在开单模块中设置急诊胸痛中心专用医嘱包,为胸痛患者设立抽血优先窗口,采取先抽血后付费等。”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强调,这一系列努力最终让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在国内率先实现大型检测分析仪20分钟内出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检测报告。
中国胸痛救治一张网建设正在提速
“每一位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协同的结果。”中山医院医务处处长孙湛称,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医院内的多学科医疗资源被整合起来,定期举行质量分析和典型病例讨论会,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流程。
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
“经两年建设与运行,正是凭借全新的管理理念、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及规范化的胸痛诊治流程,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实现了高危胸痛的早期快速识别、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高效快速转诊。”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介绍,中山医院胸痛中心还在医联体基础上,牵头成立了包括六家医院在内的“胸痛中心网络医院”,为区域急性胸痛患者的双向转诊提供更详尽的指导,有效缩短患者获得有效救治所需的时间。
致命性胸痛的有效及时救治,非一家医院所能承担,由于其强烈的时间性要求,对区域抢救网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国,胸痛救治“一张网”建设正在提速。
目前,全国各省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正在大幅提升,总计达900多家。在上海,已有31家医院的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其中28家为标准版,3家为基础版。标准版胸痛中心多在中山医院这样的大型三甲医院内,具备抢救急性胸痛患者的能力、技术;基础版基本面向二级或基层医疗机构,要求拥有及时识别、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转运上级医院的能力,上海的安亭医院等就已投入胸痛中心建设。
上海市中心大型医院集中,相应地,胸痛中心也较为集中,下一步,胸痛中心建设将向郊区辐射,向基层医院辐射,织牢、织密这张“生命急救网”。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