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称“红房子医院”),上海人民总有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作为沪上首家妇孺医院,“红房子”里诞生了许多名医大家,中国妇产科领域奠基人王淑贞、有着“世界外婆”美誉的俞瑾教授……他们用手中的手术刀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庇护女性健康。
“七一”建党节临近,红房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诵读会,这里充满着对“老人”的回忆,更荡漾着对“新人”的期盼,在这一老一新的交替中,红房子精神也得以代代流传。
那个时代医生为我们上的宝贵一课
当一名医生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她就被更多人寄予了更高期望。无数患者以命相托,医生所肩负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使命。
她叫高秀惠,曾是红房子医院的产科主任,1980年,年仅56岁的她倒在了手术台上。
当时,高秀惠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却依然放心不下病房中的危重病人,坚持带病工作。“高医生,产妇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后出血1000毫升。”有人来喊,高秀惠立刻起身,却引来儿女的不满。“产妇病情分分钟产生变化,晚一分钟都事关人命。”她宽慰着孩子,“妈妈是医生,病人需要我,如果躺在那里的是妈妈,你们还会拦着医生吗?”
就这样,高秀惠拖着病体,毅然前往手术室。手术中途,体力不支的她坐在一旁休息,却用自己的体温为病人捂暖血袋。
▲在一旁休息的高秀惠并未闲着,她用自己的体温为病人捂暖血袋。
终于,好消息传来,病人的血止住了。“那就好,那就好……”话音未落,高秀惠就此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医务工作者精彩的演绎,让台下观众不禁潸然泪下。高秀惠的儿女也受邀来到了现场。女儿刘曙东至今还记得母亲那句,“妈妈忙完,就回来了。”却不曾想,这一别,竟是永远。
“能倒在挚爱的岗位上,妈妈是无憾的,她的一生值了。”刘曙东懂得母亲的选择,尽管一生不长,但其生命的宽度却足以弥补长度。
舍已为人、无私奉献是高秀惠一生的写照。很多年过去了,医院的老前辈们只要一提起高秀惠,无一例外都会翘起大拇指。她的白大褂口袋里,总是装着笔记本、单词卡片,一个小本子上记着各种特殊病例和处理结果。
高秀惠还对1432例妊娠心脏病患者资料做过回顾性分析,并发表了论文。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这要付出多少心血?
“40年弹指一挥,高老师的故事与名字却永远刻在了红房子人的心底。”高秀惠的扮演者,妇科副主任医师王超动情地说,那个时代医生为我们上的宝贵一课,他们留下的“财富”将在手术台上万世流芳。
现代医学在一老一新的不断换位中进步
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崎岖的学医、从医之路,在新老两代医者眼中却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曾经在红房子工作的老前辈刁承湘回忆,高秀惠当时是最受学生们爱戴的老师。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思传授给学生,就连批评都温柔而坚定,让人不好意思继续犯错。她带教的年轻医生,如张振钧、黄敏丽等,后来都成长为产科医学大家,成为红房子人的骄傲。
高秀惠的儿子刘民钢幼时常跟在母亲身旁,耳濡目染下,也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理解。“与我母亲同时代的医生们,都是以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使命,临床、科研两手抓的同时不忘后辈带教工作。”
现代医学,正是在这样一老一新的不断换位中,传承、进步……
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红的女儿徐怡宁毕业后,进入红房子工作,如今正在28病区轮转。孙红亲切地为女儿穿上白大褂,并祝福她:“你穿上了白大褂,就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你要将责任握在手心,用扎实的医术回报患者的信任和期待。”
▲孙红为女儿徐怡宁穿上白大褂。
妇科主任医师易晓芳则将一副3D眼镜和一支移液枪交给了科室两位年轻后辈程琪与郑韵熹。“先进设备为妇科医生提供了更多可能,你们应当借此拓宽视野、创新思路,为更多妇女带来生的希望。”
对医生来说,被患者需要也是一种幸福。今年81岁的复旦大学退休教授杨老太太因输卵管癌与红房子结下“特别”缘分,“当时我的病情很严重,辗转多家医院,医生都说是晚期,只有几个月可活。”
被判死刑,却在红房子专家的竭力救治下得到生的希望。如今,杨老太太丝毫看不出生过重病,不久前还到常熟一日游,爬了虞山。
在红房子,重获新生的患者还有很多,医生的无私与患者的信任,百年来从未改变。“很多人都说是我创造了奇迹,其实是红房子这些兢兢业业的医生才让奇迹出现。”经年之后,杨老太太这样说。
作者: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