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天面对100个甚至更多病人,两个医生、护士能解决一个小区甚至更多小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这真让人吃惊。”在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周,澳大利亚皇家科学全科医学院院士菲奥娜·罗宾逊常把惊叹号挂在脸上。
近日,上海普陀区迎来一群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专家,对上海基层卫生的专业、效率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已持续三年的互访学习计划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对话”,普陀区籍此探索全科医生技能提升新路。
“洋医生”社区开说“全科医学”
前不久,“上海普陀-悉尼基层卫生保健专业培训”在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学了”。学员是普陀区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5位医生、护理医师。
菲奥娜·罗宾逊、姜平均是悉尼大学全科医学专家、澳大利亚皇家科学全科医学院院士,他们与悉尼大学医学院国际环球卫生中心官员苏丽蓉共同构成此次培训的主要授课团队。
是什么吸引澳洲高水平老师为上海的全科医生们上课?菲奥娜·罗宾逊直言不讳,“上海在全科医学领域的工作已超过亚洲许多地区,且普陀卫生系统的前瞻性、执行力更让我惊叹。”
澳大利亚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已有十多年,全科医生体系(GP制度)是其引以为傲的全民医疗的基石。2016年,经普陀卫健委副主任鲁威牵线,悉尼大学全科医学代表团两次走访普陀区的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疾控等,对上海的基层卫生工作留下深刻印象。双方互访“通道”也由此开启,2017年、2018年,普陀卫生系统基层卫生骨干两次赴澳学习。
“做这件事的初心就是要让普陀社区卫生最一线、最骨干的全科医生获得提升,人文、视野、胸怀,这都是全科医生要具备的,而不仅仅是临床技能。”鲁威说,全科医生事关基层卫生改革、老百姓就医感受度等方方面面,普陀希望先行先试,探索全科医生培训新模式。
“上海基层医生触及的点已很深刻”
今年是双方基层卫生工作交流的第三个年头,悉尼大学派出两位重量级老师来沪,培训时间扩展到两周,学员扩增到15人,都是普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骨干。
在课程设置上,悉尼大学和普陀卫健委也动足脑筋,涵盖澳洲与上海普陀全科体系比较、慢病管理讨论、筛查和免疫、慢病病人自我管理方法、澳洲全科诊所病人管理系统的分享、全科诊所患者统计和医学交流、临床技能、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及心理健康管理等。
即便如此,菲奥娜·罗宾逊还得备课至深夜。因为每天课堂上不断有互动,有话题的碰撞交流,所以提前设置的备课方案显得“不够用”,菲奥娜常常需要在酒店修改、补充第二天的授课备案。
“课堂上,所有人的身份更像是交流者、分享者、思考者,而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大家一起分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如何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如何说服、教育患者。”学员们如是说。
“普陀的基层工作做得超乎我想象,尤其是对老龄化时代的慢病管理、舒缓疗护等医疗难题的触碰显示了智慧和决心,上海基层医生触及的点已很深刻。” 菲奥娜说,澳大利亚全国总人口和上海差不多,有很多相似情况,希望有更多培训拓展到学术领域,有助于共同提升技能。
启动科研合作,着眼社区健康
菲奥娜的设想已列入双方下一步合作的重点。
鲁威告诉记者,“上海普陀-悉尼基层卫生保健专业培训”项目在致力于提升普陀基层卫生工作者提升更高水平服务技能、更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的同时,将推进两地的基层卫生人员开展合作科研,当然这些科研绝不是“研究小白鼠”,而是将真正通过社区大样本、疾病谱的观察,引入悉尼大学先进的卫生统计理念,专门着眼于研究“社区健康问题”,目标是要提出有利于提升社区健康整体提升的预防方法、管理模式等。
社区医院也做科研?这对普陀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9年,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糖尿病社区筛查,引入荷兰鹿特丹模式,实现了“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初次尝试”,由此揭开长风社区牵手三级医院的序幕。
2012年,我国全科医学带头人、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祝墡珠教授,与长风社区开始“亲密接触”,积淀三四年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长风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与培训基地、首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祝墡珠工作室先后落户长风社区。2018年,世界家庭医生组织主席李国栋教授来沪访问,特意到访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赞道:“中国上海长风的家庭医生模式水平真的很高!”
良禽择木而栖,搭好平台,人才自然来。鲁威以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欣喜谈到,这些年,普陀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从过去的“被挑选”到如今的“可挑人”,吸引优秀毕业生愿意投身社区,这更振奋了他们开展基层卫生能力提升的探索决心。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